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于2025年10月20日至23日在北京举行。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连日来,我校师生以多种形式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上的重要讲话和全会精神,迅速掀起学习贯彻热潮。大家表示,要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全会精神上来,团结一心、奋力拼搏、思源奋进,聚力高水平农业大学建设,为谱写好中国式现代化天津篇章贡献天农力量。
校党委书记 李鑫: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是在接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导方针科学精准,发展目标清晰明确,任务举措求真务实,是引领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纲领性文献。我们要将学习宣传贯彻全会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政治任务,把学习全会精神与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历次全会精神结合起来,与扎实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伟大实践结合起来,与全面落实学校第三次党代会精神结合起来,在学习中坚定发展信心,凝聚奋进力量,对标对表国家“十五五”发展导向,加紧学校“十五五”谋篇布局,聚焦学校办学功能与定位,主动对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充分发挥多学科综合优势,推进农林学科专业供给侧改革,促进生物种业、智慧农业等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发展,努力培养更多知农爱农人才,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伟大实践、坚定不移服务农业强国建设贡献天农智慧与力量!
校党委副书记、校长 金危危: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十五五”规划建议,对国家未来五年发展作出顶层设计和战略擘画,是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上举行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全会强调要“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统筹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凸显了教育科技人才在国家发展中的战略地位,为高等教育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学校将以全会精神为指引,坚持立足天津,面向京津冀,辐射环渤海,主动对接国家战略,紧贴区域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和学校第三次党代会要求,不断深化教育改革,推动有组织科研,促进“四链”融合,强化都市农业办学特色,扎实做好“十五五”规划编制和实施工作,把全会新思想、新要求融入办学治校全过程,坚定不移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贡献天农力量。
全国政协委员、农学与资源环境学院教授 班立桐: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全面总结了“十四五”期间我国发展取得的重大成就,系统擘画了未来五年的发展蓝图。全会对“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和“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战略部署,为我们未来的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作为一名高校教师和农业工作者,切实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学科高质量发展、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强大动力和务实举措。要充分发挥自己在教育、科技、人才等方面的优势,以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扎实的作风,积极开展东西部协作和科技帮扶工作,引导学生厚植“三农”情怀,练就兴农本领,促进理论学习与生产实践融合并进,培养“自找苦吃”的知农爱农新型人才,以科技赋能农业农村现代化,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为农业强国建设贡献力量。
工程技术学院院长、发展规划处副处长 姜永成: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系统总结了“十四五”时期的重大成就,系统谋划了“十五五”时期的发展蓝图,明确了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等重点任务,为学校“十五五”规划编制提供了根本遵循。我将深入学习领会全会精神,立足建设高水平农业大学的核心目标,紧扣“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等部署要求,分解细化《建议》确定的各项任务,确保规划编制与国家战略同频共振。围绕学校农业特色与办学实际,谋划构建差异化办学体系,推动学科发展和专业优化调整,深化产教融合,以历史主动精神克难关、战风险、迎挑战,加强统筹协调,坚持“行以见效”,以钉钉子精神抓好学校“十五五”规划落实,把宏伟蓝图一步步变为学校高质量发展的生动现实。
科技处处长 周文礼:
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令人振奋,深感责任重大。全会系统规划了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宏伟蓝图,作为高校科技管理工作者,要将全会精神切实贯彻到实际工作中。未来将聚焦农业科技自立自强,紧密围绕国家粮食安全与乡村振兴战略,优化学科布局,强化有组织科研,力争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取得新突破。同时,将以全会精神为指引,深化科研体制机制改革,完善人才评价体系,激发创新活力,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全面推进学校科技事业高质量发展,为培养知农爱农新型人才、服务农业现代化贡献力量。
党委教师工作部(人事处 教师发展中心)部长(处长 主任)高艳: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胜利召开,系统擘画了“十五五”时期发展蓝图,明确提出“统筹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教育科技人才工作的战略考量与长远布局,为农业高校人事人才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人事处将紧扣全会工作部署,围绕“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发展”要求,努力强化人才政治素质考察,优化人才引进机制,聚焦智慧农业、生物制造等农业新兴领域,建立“需求导向”的引才机制。同时深化人才体制改革,优化人才评价体系,持续完善人才培养,鼓励青年教师在科技兴农的一线锤炼本领,助力人才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为农业强国建设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
教务处处长 王远宏: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胜利召开,审议通过了“十五五”规划建议,为我国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发展指明了方向、明确了路径,我深受鼓舞,也深感责任重大。我们将把学习贯彻全会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政治任务,紧密结合教育教学工作实际,持续优化人才培养体系,深化“三全育人”综合改革,构建高水平育人格局;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与国家战略需求紧密对接;完善教学管理与运行机制,强化创新创业教育,着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与社会责任感,努力培养更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党委研工部(研究生院)部长(院长) 李留安:
近日,通过认真学习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为“十四五”期间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跃上新台阶而倍感自豪,全会提出到二〇三五年实现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美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对这一奋斗目标充满期待。作为学校学科建设和研究生培养方面的部门负责人,研究生院将协同各二级学院不断优化完善学科专业布局,加强学科平台建设,深入推进科教融汇、产教融合育人理念,积极开展学硕、专硕研究生分类培养,加大科技小院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及社会服务工作,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为我市及国家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积极贡献力量。
党委学工部部长 李颖: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为农业高校育人工作锚定方向、擘画蓝图。全会审议通过的“十五五”规划建议,将农业强国建设与乡村振兴战略深度融合,更加凸显了农业院校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中的使命担当。立足学生工作主责主业,我们将紧扣“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根本目标,以“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为核心路径,立足五育并举、协同育人,着力培养爱农村、有文化、懂技术、善管理的新型农科人才,为天津都市型农业现代化和“十五五”乡村振兴注入天农力量。
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书记 王延年: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和全会通过的《建议》,深刻回答了“十五五”时期如何确保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取得决定性进展的一系列方向性、根本性重大问题,为今后五年发展指明了方向和路径。马克思主义学院要自觉把全会精神融入实践,全面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天津重要讲话精神,高标准谋划好事业发展“十五五”规划各项重点任务,持续深化“大思政课”综合改革,着力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工程,加强京津冀农业高校思政课协作创新,着力打造天津市独具农业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学院,培养更多知农爱农专业人才,在建设农业强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上作出新的贡献。
水产学院院长 郭永军:
深入学习全会精神后,深受鼓舞、倍感振奋,更清晰地明确了学院在服务国家战略中的职责使命。全会将“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摆在战略任务突出位置,同时强调“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并作出“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发展”的重大部署。水产学科发展将以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引,主动对接国家和地方产业需求,把全会精神转化为学科建设的具体行动:一方面聚焦水产领域“卡脖子”技术,加强水产种业、智慧养殖、绿色低碳渔业等方向的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另一方面动态优化专业结构,构建“产学研用”一体化培养模式,培育适配水产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拔尖创新人才与技术骨干,让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
食品科学与生物工程学院党委书记 马铭启:
学习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我倍感振奋、备受启迪。全会提出“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发展”等部署,为高校办学治校指明了方向,更让我明晰了使命担当。作为学院党委书记,我将立足本职抓落实。深化理论武装,把全会精神融入“三全育人”体系,打造“党建+专业”等特色品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锚定科技自立自强目标,聚焦食品质量安全、农产品深加工等领域,搭建产学研融合平台,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深度结合,服务乡村振兴和区域经济发展。完善学院治理体系,落实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优化育人机制,培养更多懂技术、肯实干的食品行业人才。
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党委书记 田勇: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擘画了中国未来五年的发展蓝图,围绕推进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谋篇布局,为打通教育、科技、人才链条、深化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提供了根本遵循。我们要深刻认识四中全会对未来五年发展做出顶层设计和战略擘画,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全会精神上来,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强化党建引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引领广大教师在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岗位上担当作为、锐意进取,践行强农兴农担当,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昂扬的斗志投身学校改革发展实践,共同为实现学校内涵式发展,建设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高水平农业大学努力奋斗。
动物科学与动物医学学院院长 丁向彬:
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后,我倍感振奋、深受启迪。全会提出“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和“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等部署,为学院发展指明了方向。学院将锚定农业强国建设目标,把全会精神融入教育教学、科研创新全过程。在人才培养上聚焦现代畜牧业需求,优化“产学研用”协同育人体系,培养懂技术、善创新的复合型人才。在科研攻关中,围绕畜禽健康养殖、疫病防控等关键领域,加强核心技术攻关,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深度融合。同时,进一步深化校地合作,推广畜禽绿色养殖技术,助力养殖户提质增效,以实际行动落实“坚持人民至上”原则,为天津乡村全面振兴和畜牧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天农力量。
经济管理学院教授 李彩霞:
通过系统学习全会精神,使我认识到,“十五五”时期在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需要不懈努力、接续奋斗。作为一线教师,将自觉把学习贯彻全会精神融入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全过程,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积极引导学生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伟业,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建设教育强国、人才强国贡献智慧力量。
人文学院辅导员 冯迪:
作为一名农业高校辅导员,我将把学习贯彻全会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立足本职岗位,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将全会精神有机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全过程。在育人实践中,我将着力推动理论阐释的“青年化”转化,以具象生动的话语体系解读政策内涵,引导学生不断增强对党的创新理论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与情感认同。同时激励学生在服务乡村振兴中践行使命担当,努力培养更多知农爱农、强农兴农的新型人才,为教育强国建设贡献基层思政工作者的坚实力量。
园艺园林学院2023级农艺与种业专业研究生 卫佳晨:
作为农业高校的一名研究生,在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后,我深刻认识到“三农”工作在中国式现代化中的重要战略地位。全会强调的“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不仅为农业科研指明了方向,更激励我坚持“把论文写在大地上”——从田间实际问题出发,将传统农耕智慧与现代科技深度融合,在保护农业文化遗产、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服务农民需求的实践中,践行青年农科学子的使命担当,让科研成果真正扎根泥土、惠及“三农”。
水利工程学院2024级智慧水利专业本科生 梁少涵:
通过学习全会公报,我对中国式现代化的宏伟蓝图与战略部署有了更深刻地认识。作为一名新时代大学生,我要把课堂所学运用于乡村振兴一线,不断涵养家国情怀、创新意识和实干精神,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青春坐标,用奋斗书写无愧于时代的精彩篇章。
基础科学学院2022级功能材料1班本科生 张兆然: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胜利召开,我为国家擘画的“十五五”发展蓝图倍感振奋,对青年责任也有了更深刻的体悟。作为新时代青年,我深知不能只做时代的见证者,更要做建设者。今后我将以全会精神为指引,以优秀青年为榜样,努力让自己成长为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积极参与共青团组织的各项活动,在实践中锻炼自己,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带动身边同学共同进步,把个人成长融入中国式现代化进程。(宣传部组稿;编辑:张倩;审校:田健 赵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