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文化元素

学校标识

含义

1.中心圆部分: 中间篆书红色的“天农”是天津农学院的缩写,象征着我国古老的农业文明和灿烂的农耕文化,红色代表农业的基础地位和我校立志三农的信念;校名“天津农学院”系当代著名书法家王颂馀先生所题,与篆书“天农”相呼应,亦有文化传承和弘扬之意。 中心黄色的圆形底图:象征着太阳;亦表示事业蒸蒸日上;也代表天津大都市之意。

2.外圈部分: 土黄色底图,寓意津沽大地,也有都市型农业定位之意。 中英文校名(含所用颜色):寓意天津农学院根植津沽大地。蓝色代表天津为重要的国际港口城市;英文名称代表国际化视野。此部分意指天津农学院的功能定位是为沿海都市型现代农业服务。

3.主色调红黄蓝是美术中的三原色,辅以土黄色和绿色,代表我校是以农科为优势和特色,多学科协调发展,培养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高等农林院校。

校徽整体图标:代表学校植根津沽大地,矢志“三农”,产学研紧密结合,为沿海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撑。

校名标准字体

书者简介

王颂馀(1910--2005),原名王文绪,又名为,斋室名曰:安素阁、易简楼,天津市人。早年毕业于章氏国学研究会,后从溥心畬,刘子久学习山水画,从溥默公(爱新觉罗·溥修)学书法。1958年后历任河北艺术师范学院、天津美术学院教师、副教授、教授。精于画、长于书、谙于诗,深于古文。他以书入画,笔力遒劲,挥洒自如,人称之:“书如画,画如书”。中国画《把余粮卖给国家》、《凯歌黄金路》、《滦水清兮清且甘》(与白庚延合作)分别入选第二、四、六届全国美展。作品选送日本、新加坡、美国、西德、芬兰等国家展出。1984年作为中国书法家代表团成员赴日本参加中日书法联展和交流。出版有《王颂馀书画选》,著有《中国画技法述要》、《书法结体探津》。生前曾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天津分会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天津分会常务理事,天津市文联委员等。

天农校训:敏学切问,躬勤耕稼

天农精神:爱岗敬业,艰苦奋斗,团结向上,自强不息

天农校风:严谨、求实、团结、创新

天农学子之歌

“思源天农文化景观

设计说明

尺寸设计:长3997mm,(1976+2021=3997),寓意我校1976年批准建立,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我们在2021年建设“思源天农”文化景观意义非凡,体现天农人自建校以来一直厚植爱党爱国爱农爱校的情怀。高“梯形”部分高600mm,“田垄”部分高240mm,寓意我校在1976年6月24日被天津革命委员会批准建立。宽574mm,寓意我校建立初期有师生员工574人(首届招生248人、教职工326人)。LOGO为710mm,寓意“七一”党的生日,天农人紧密团结在党中央的周围,并在党组织的坚强领导下,不断思源奋进。

“土台”代表“沃土”,之于大学寓意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田垄”代表“麦田”,位于“土台”之上,寓意充满希望的广阔田野即是学校,田间地垄即是课堂和实验室。

“LOGO”整体根植沃土,昂扬向上,寓意天农人勇于奋斗的精神状态、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始终坚守仰望星空的情怀,脚踏实地的担当。 “绿叶”位于“田垄”之上,寓意大自然生机勃勃,广阔田野欣欣向荣,更寓意“初心”,“希望”;“绿叶”形似“翻开的书本”,寓意天农人的书香气质。“双手”代表天农人,与“思源 天农”同为天蓝色,寓意天农人是“思源”文化的实践者,天农人的胸怀如蓝色天空,清澈晴朗,理想远大,志向深厚;“双手”位于“绿叶”之上,寓意天农人生于自然,融于自然,扎根大地;“双手”形似字母W,同时为英文WATER(水)的开头字母,汉语拼音WENHUA(文化)的开头字母,合成寓意天农的“水文化”。“水塔”是“思源”文化的“象征”;“水塔”形似字母A,分别为英文AGRICULTURE(农业)的开头字母,汉语拼音AI(爱)的开头字母,合成寓意“爱农”; “水塔”整体又形似字母H,与形似字母W的“双手”,为汉语拼音WENHUA(文化)两个字的开头字母,代表“文化”一词。“同心圆”位于塔身最顶端,为红色,寓意天农人同心向上。

“双手”托起“水塔”,寓意天农人自觉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饮水思源”的感恩文化,不忘来时奋斗路,展望前方奋进路,坚守初心和担当,始终感恩党、感恩国家、感恩农耕文明、感恩母校,思源奋进,同心向上。

“金色麦穗”环于周围,代表丰收,寓意农业建设的“压舱石”作用,粮食安全的重要意义;代表天农致力于建设高水平农业大学,服务“三农”,助力乡村振兴,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办学方向、办学目标和学科优势、办学特色;“金色麦穗”更寓意“思源”文化始终焕发着天农人持久的、永不衰退的“奋进”力量。

“思源 天农和LOGO”位于“土台”和“田垄”之上,寓意“思源”文化生发于天农的沃土,形成于天农人的实践,传承于天农人的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