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天津农学院“喜迎二十大,永远跟党走,奋进新征程”思源社会实践团赴蓟州区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实践团结合天津市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组织引导青年将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贯通起来,走进学校对口扶持村蓟州区下仓镇东草厂村、东马营村和少林口村开展理论宣讲和实践调研。

天津农学院扶持经济薄弱村工作队队长李世栋带领实践团成员参观村容村貌,介绍了天津市扶持经济薄弱村相关政策以及驻村工作队工作开展情况,表达了驻村工作队以“小家”助“大家”、砥砺深耕促进乡村振兴的信心和决心,勉励同学们成长为推进乡村振兴事业不可缺少的坚实力量,练就帮助百姓解决现实难题的扎实本领。实践团成员、校青马班学员郝春蕾结合天津市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为当地村民、中小学生作主题宣讲,她以一名农业院校学子视角谈体会和认识,多角度、立体化讲述大会精神实质,引发共鸣。在东马营村,大家走访天津乔夫工艺品股份有限公司,亲自动手体验杞柳编织传统工艺,了解乡村企业如何不断进行产业升级,带领周边村民参与杞柳种植、加工处理、编织等生产环节,走出一条特色乡村振兴之路。

少林口村党支部书记杨国忠深情回顾了少林口村发展历史,向大家介绍了在乡村发展历程中涌现出的乡村模范。他说,得益于党和国家的好政策,过去五年少林口村努力在完善村民自我治理、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的道路上不断探索,总结经验,目前正在学校工作队的帮助下,考虑充分发掘发展过程中的红色资源建设少林口村革命教育展馆。
实践团走访慰问了“光荣在党50年”老党员,他们中有退伍老兵刘润芳,也有一直务农的杨满仓。他们说:“很高兴见证了我国农村的巨大发展变化,现在生活幸福感十足。”听到大家来自农业院校,老人激动地表示,期待大家毕业后能够到农村工作,用专业知识助力乡村振兴。实践团与村两委班子进行了座谈,并走访了部分村民,进一步加深了对新时代农村发展现状、村民生活状况以及村风村貌建设的了解。
恰逢“京津青”三省市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启动仪式(天津会场)在天津农学院蓟州校区开展,实践团成员就地积极开展志愿服务,并为首期“头雁”培训学员开展了天津市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主题宣讲。实践团通过面对面、小范围、互动式宣讲,努力讲透创新理论、讲好发展成就、讲清形势任务、讲明发展前景,共印发主题宣传手册200余份。

据悉,暑假期间,天津农学院各级团组织结合学院特色,积极组建了理论普及宣讲团、党史学习教育团、乡村振兴促进团、发展成就观察团、民族团结实践团等,深入农村、社区、企业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和帮助广大青年学生坚定信念听党话、跟党走,思源奋进,不负韶华,上好与现实相结合的“大思政课”,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