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9月10日是第41个教师节,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弘扬践行教育家精神,增强广大教师的荣誉感和责任感,进一步发挥典型示范的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激励广大教职工敬业奉献,积极投身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我校评选表彰了2025年校级教师工作先进集体、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和师德先进个人。希望全体教职员工以受表彰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为榜样,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强农兴农为己任,立足本岗,扎实工作,勠力同心,奋楫笃行,为推动我校高水平农业大学建设贡献不竭力量!

胡巧凤,中共党员,硕士研究生,天津农学院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党政办公室副主任。
该同志政治立场坚定,政治素养较好,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该同志不断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提高理论武装水平,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天津重要讲话精神,不断提高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能力。
作为基层党务工作者,她理想信念坚定,对党忠诚,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她干一行爱一行,勇于担当,求真务实,协助学院党委开展各项党的建设工作和办公室行政管理工作。她不忘初心、坚决服从组织安排,勇于承担重任,2019年和2024年两次参加校党委巡察工作;2020年主动请缨赴新疆和田支教,2024年上半年借调至驻校纪检监察组,她始终恪守纪律要求,工作认真负责,圆满完成各项工作,得到相关单位和领导的好评。
该同志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遵纪守法,严于律己,坚决抵制“四风”侵蚀,注重从反面典型中吸取教训,始终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认真贯彻党的群众路线,自觉维护师生利益,清正廉洁,始终做做到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并在育人实践中不断锤炼忠诚干净担当的政治品格。

王雪霜,硕士研究生,天津农学院人文学院讲师,中共党员,现任人文学院外国语系教工党支部组织委员。该同志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切实履行教书育人的职责,严格服从学校的工作安排,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奉献教育事业。工作中多次指导学生参加各种竞赛并获奖,多次获得校级“优秀毕业论文指导教师”和“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参与省部级项目2项,发表数篇文章。
自2021年9月至2025年7月,该同志担任人文学院外国语系2021级英语专业3班的班主任,承担着学生的班级管理和个别辅导工作,积极与学生进行心理沟通,关心他们的成长与困惑,并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指导。定期组织班会、班级活动,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如纪念重大节日、历史事件等,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志愿服务、社会调查等实践活动,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及时了解学生学习和生活思想动态的同时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疫情期间,该同志积极主动报名入校抗疫,不怕苦,不怕累,无畏风险,积极配合学校,助力学校渡过难关,能够做到处处以身作则,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该同志这些年一直承担学院多门翻译课程,有些新开设的翻译课程只开设一个学期,转学期因为教学改革将被取消,面临此情况,她不惧怕重新准备多门新开课,勇挑重担,承担起多门新开设的翻译课程,并圆满完成相关教学任务。同时,该同志作为人文学院外国语系教工党支部组织委员,积极配合学校、学院完成相关的党政工作。
作为一名教师,一名班主任,一名支部委员,一名中共党员,王雪霜同志凭着对教育事业的强烈责任感,把对党的教育事业的忠诚和对本职工作的热爱,全部熔铸在自己从事的事业中,她以爱满天下的精神,去爱每一位学生!让爱的阳光温暖他们的心灵,让爱的雨露滋润他们的心田,让祖国的花朵们在阳光雨露的滋润下健康茁壮成长!

蔚曼曼,硕士研究生、硕士,人文学院(院团委)学生办公室副主任(副书记)。先后获得“2024年天津农学院职业规划大赛优秀指导教师”“2023年就业先进个人”“天津农学院第四届辅导员技能大赛二等奖”“天津农学院第四届辅导员技能大赛理论宣讲单项奖”“2023年天津农学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先进个人”“2023年优秀带训教师”“2022年先进征兵个人”“2020年就业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在日常工作中,她着力筑牢学生信念之基,立稳思政引领“主桅杆”。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开展学生思想教育工作。主动画好日常思政教育工作与专业教育的“同心圆”,举办具有人文底色和特色的主题教育活动。踩准思政工作与青年学生成长的“关键点”,结合重大活动育人契机,组织学生开展思想政治理论学习。开展联合天津外国语大学开展的“迎上合组织峰会话津门学子心声”等活动,累计举办50余场活动,引领学生“乐意听”“愿意信”“肯践行”。
日常工作中,她注重提升工作成效,拓展思政育人“新航线”。着力打造具有人文特色的第二课堂与院系文化活动项目品牌建设,变“敲锣打鼓”“自娱自乐”为“春风化雨”“融通两课”。开展人文演说家演讲比赛、人文好声音、人文下午茶系列活动、非遗沙龙活动等。积极组织开展各类文体活动合计40余场。
引导学生深入基层一线,用专业特长赋能乡村振兴。开展就业观主题教育系列活动。2023年所撰写大学生基层就业案例《从一个天津娃娃扎根西部工作谈起》入选《天津市高校毕业生就业观教育工作典型案例集》。
她凝聚爱与奉献,做好学生成长“护航员”。帮助心理出现波动的同学疏解压力,守护学生平安;关注特殊群体学生,把为学生排忧解难当作自己的工作常态。处理危机事件,守护学生身安;坚持谈心谈话、走访宿舍、食堂,深入了解学生所思所想,守护学生心安。在学生成长生活的每个地方,敏锐把握学生心声、敏感感知学生困难、敏捷解决学生问题。

解咏平,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导师,曾任职于河北地质大学,现深耕工程结构抗震及防灾减灾领域教学与研究,以高尚师德与扎实学识,践行育人使命。
在师德践行上,他始终以“立德树人”为核心,坚守教育初心。教学中,他主讲《工程制图》《水利工程施工》等课程,不仅注重专业知识的精准传授,更注重引导学生树立工程人的责任与担当。针对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实践性强的特点,他摒弃 “填鸭式” 教学,结合工程实例拆解复杂知识点,让学生在理解技术原理的同时,领悟“建百年工程,守万家平安”的职业精神。作为天津市《水利工程施工》课程思政示范课负责人,他巧妙将案例中的“工匠精神”“责任意识”融入教学,让课程既有“技术深度”,更有“思想温度”。
他关爱学生成长,以“仁爱之心”助力学生全面发展。在指导学生时,他不仅关注学业进步,更注重能力培养与价值观塑造。主动牵头主持河北省第二批国家和省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BIM技术背景下土木工程专业新工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探索符合行业需求的人才培养路径,带领学生参与BIM建模、结构设计等实践项目,最终指导学生获全国结构设计竞赛河北赛区二等奖、“品茗杯”河北省大学生BIM应用技能大赛三等奖,用实际行动诠释“乐教爱生”的师德内涵。
在学术与师德的融合上,他以“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态度为学生树立榜样。科研中,他深耕工程结构抗震领域,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发表50余篇学术论文、授权20项发明专利,2次获河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但他从不将科研与教学割裂,而是将最新研究成果转化为教学案例;同时教育学生“科研要扎根实际,成果要服务社会”,引导学生树立“以科研之力护佑工程安全”的远大志向,用自身言行传递“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师德风范。

申孝军,中共党员,天津农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多次获得所在单位“优秀共产党员”“优秀职工”等荣誉称号。
申孝军同志政治立场坚定,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将“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在教育教学中,注重“知识传授、技能培养、道德塑造”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他积极探索教学改革,结合专业特色,将最新科研成果案例融入课堂教学,让学生直观感受专业价值,同时,注重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申孝军同志始终将学生成长放在首位,作为班主任(2022级水电;2024级智慧水利),他坚持“育德为先”,每次班会必强调政治立场与纪律意识,引导学生端正学习态度、遵纪守法;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多维度培养品德与人格;主动承担入党积极分子培养工作。此外,他高度重视学生心理健康,通过班会疏导、一对一谈心、宿舍走访等方式,帮助学生走出心理困境,让学生在校园中感受到“家的温暖”。
申孝军同志在科研方面聚焦农业节水、盐碱地治理等领域,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等国家级项目4项;主持天津市重点研发项目等省部级科研任务9项,主持其他科研项目10项,为行业技术突破提供了重要支撑。
学术成果方面,以第一/通讯作者发表论文42篇(SCI收录11篇,EI收录5篇,参编著作4部)。以第一完成人获授权发明专利4项、实用新型5项、软件著作权3项;参与发布地方标准2项;参与完成的科研成果获省部级科技奖励8次;2020年荣获新乡市第八届青年科技奖,2021年入选海河英才(A类)。
申孝军同志始终坚持“科研服务生产”,长期深入生产一线,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在担任科技特派员和科技特派专家期间,积极参与基层部门组织的各类支农服务活动,通过技术培训、现场指导等方式,帮助农户提升种植效率,助力乡村振兴。(党委教师工作部供稿;编辑:张倩;审校:田健 赵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