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9月10日是第41个教师节,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弘扬践行教育家精神,增强广大教师的荣誉感和责任感,进一步发挥典型示范的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激励广大教职工敬业奉献,积极投身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我校评选表彰了2025年校级教师工作先进集体、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和师德先进个人。希望全体教职员工以受表彰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为榜样,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强农兴农为己任,立足本岗,扎实工作,勠力同心,奋楫笃行,为推动我校高水平农业大学建设贡献不竭力量!

陈家福老师作为大学英语教研室主任及教学一线教师,始终以创新驱动教学发展,在教学改革、科研探索与课程建设等方面成果斐然,展现出卓越的教育领导力与专业素养。
在教学改革实践中,陈老师充分发挥引领作用,带领大学英语教师团队积极探索,成功构建 “教学 + 考核” 一体化课程体系。该体系打破传统单一考核模式的局限,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紧密结合,创新性地引入量化评价与质化评价相融合的多元评估方式,显著提升了大学英语教学质量与考核的科学性。此外,为顺应教育数字化发展趋势,陈老师主导推进大学英语无纸化智能考试机制,从考试程序优化、规章制度完善到监考方案制定,事无巨细全程把控,实现考试模式的智能化转型,为学生打造更公平、高效的考核环境。
在科研与竞赛领域,陈老师以研促教成效显著,成功完成 1 个省部级教改项目高质量结项,并获批 1 个省部级科研项目立项。作为团队负责人,陈老师还带领成员深度挖掘英语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在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大赛中表现优异,一举斩获天津市特等奖与全国特等奖,充分彰显了其在课程思政建设方面的卓越能力。
凭借扎实的专业能力与开拓创新精神,陈家福老师不仅为所在学校的大学英语教学发展注入新活力,更为培养具有国际视野与家国情怀的高素质人才作出积极贡献。

俞竺君,硕士研究生,天津农学院教师,从教十余载,深耕教育一线,以“教学为基、育人为核、党建为魂、竞赛为翼”,在多维度工作中践行育人使命。
在教学育人方面,承担《高等数学AB》《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线性代数》《数学实验与数学模型》等多门课程的教学任务。十几年如一日,坚持认真备课,课上注重讲练结合、深入浅出,善于以生活实例引入抽象概念,打破“数学枯燥”的刻板印象。让学生在“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中筑牢数理根基,课程评教连续多年名列前茅。担任2012级本科生班主任期间,从学业规划到生涯指导,通过“一对一谈心+主题班会”精准护航,于2014年获评天津农学院“优秀班主任”荣誉称号。
在党务担当方面,自2019年至今担任数学党支部支委委员,严谨细致承担支部材料撰写、手册整理与归档工作,确保党务工作规范化和制度化运行,为支部建设打下坚实根基。自2024年起策划并组织每月主题实践活动,将理论学习和实践服务相结合,既强化了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也让党员在服务群众中深化“学以致用”的党性认知,增强了组织凝聚力。
在竞赛创新方面,长期深耕学科竞赛指导。2018年率队获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国家一、二等奖;2019年再获国家二等奖,同年获校“学生学科竞赛优秀指导教师”称号。2020至2025年间,在数学建模及“正大杯”市场调查与分析大赛中带领学生获天津市一、二等奖多项。注重培养学生从“公式应用”到“问题解决”的思维跃迁,让数学不再是“纸上公式”,而是解决现实难题的有力武器。

潘虹,博士研究生,天津农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先后获得“天津市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天津市中青年骨干创新人才称号”“天津市高校优秀青年”“天津农学院师德先进个人”“天津农学院十佳青年教师”等荣誉称号。
用心改革,深耕教育主阵地。从事教育事业20 年来,荣获第四届全国教师教学创新大赛天津赛区三等奖,作为有机化学课程负责人,带领团队教师深耕课程创新改革,《有机化学》课程被认定为天津市一流课程、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和团队;主持省部级及其他各级教改项目 10 余项,获校级教学成果奖2项;主参编教材 5 部,指导学生各级大创项目 5 项、校级优秀论文4篇。
潜心科研,勇攀创新高峰。聚焦农业生物智能和降解材料领域前沿,主持和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 项及其他科研项目 12 项,推动科研成果落地转化 2 项,发表高水平论文数篇,入选天津市中青年骨干创新人才及天津市高校优秀青年教师。
甘心奉献,助力学科专业发展。作为专业带头人成功申报功能材料新专业,参与硕士点申请工作,完善学院学科布局,使功能材料专业成功获批天津市新工科重点建设专业。
倾心服务,践行科技服务使命。作为津甘两地特派员、农业特派员,用技术服务西部发展和乡村振兴,在线为企业和农民解难题,践行了高校教师科技服务的使命。
爱心育人,构建全方位培养格局。作为班主任,以 “爱心” 为纽带,构建“教-学-育”一体化培养模式。所带班级获评天津市优秀集体,实现 “教书” 与 “育人” 的双向赋能。

刘涵,中共党员,法学博士,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 曾获天津市第十六届、十五届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二等奖、三等奖,第三届天津市思政课(概论组)教学比武三等奖,校第十九届、十八届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十佳青年教师一等奖、三等奖,于《国际安全研究》《国际论坛》《天津农学院学报》《天津日报》等期刊和媒体发表学术论文。
在教学方面,她所教授的思政课程深受学生喜爱。在教学过程中她将理论化的教材体系转化为学生感兴趣的现实话题,并以开放的心态、轻松活泼的风格,在与学生讨论中,层层深入教学的理论逻辑,以润物无声的方式实现教学目标。有多名学生在她的引导下,对思政领域产生了浓厚兴趣,并立志投身于相关研究和工作。一位2018级毕业生在如愿考取了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哲学方向的研究生后,对她说,“正是听了您的课、受到了您的鼓励我才明确了考研的方向,今后我会在马克思主义研究的道路上一直走下去。”
在科研方面,她将研究成果化作教学力量。在讲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时,她灵活运用自己的学科背景和研究专长,积极借用中西比较视角,通过对比中国和其他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各方面的异同,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质疑-求证-解答”,关注时政热点,批驳错误思想,坚定理想信念。
见证学生的成长最让她欣慰。在她的微信中,常有学生即便毕业多年也依然与她保持联系,或是分享自己取得成绩的喜悦,或是探讨思考时遇到的困惑,抑或是倾诉生活中的烦恼。她总是耐心倾听,用温暖的话语和丰富的人生经验为学生排忧解难,成了学生心中值得信赖的引路人。
同时,她还积极参与社会服务工作,将思政教育的理念传播到更广泛的领域。她多次深入社区开展思政宣讲活动,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生动鲜活的案例,向大众传递正确的价值观和理想信念,受到了广泛好评。

武秀敏,天津农学院体育教学部教师,长期致力于大学体育乒乓球专项和排球专项教学工作,先后获得“师德先进个人”“优秀工会工作者”等荣誉称号,自1992年7月参加工作以来,始终以作为一名人民教师为荣。教育是伟大的事业,在平凡的教师岗位上严格要求自己,怀着对本职工作的热爱和对学生的责任心,30多年来,她认真教学,平等施教,关爱学生,在平凡的工作中做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
她始终坚持政治理论学习,注重提高自身师德修养,积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积极开展课程思政与体育教学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教学。积极参加各项活动,作为一名普通的教师,她连续30多年年度考核合格或优秀;一次被评为“师德先进个人”、三次被评为“优秀工会工作者”;在担任工会委员期间,积极组织体育部的老师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而且成绩优秀。
她自任现职以来,始终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坚持党建领航,以严谨治学的态度和勤于探索的精神去感染学生。受到学生的一致好评,工作认真,尽职尽责,年均超额完成学校规定的教学学时,很好地完成体育教学任务。在圆满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公开发表教学论文10余篇,参编教材2部,参与完成市级课题1项,具有较强的教学、科研能力。
她负责校乒乓球队的业余训练,每周两次,长期坚持且不计报酬;每年组织全校乒乓球比赛,并连续多年在田径运动会中负责编排记录与终点裁判工作,均高效无误完成。她还参与了校内羽毛球、冬季长跑及跆拳道等多项赛事的组织工作,并多次在天津市大学生乒乓球比赛中取得良好成绩。此外,她连续多年认真完成学生体质测试及数据上报,并积极参与第十届残运会聋人篮球、坐式排球及第十三届全运会武术散打等大型赛事的编排记录工作。她对待各项工作认真负责、任劳任怨,未来将继续努力提升教学与训练水平,力求更好。(党委教师工作部供稿;编辑:张倩;审校:田健 赵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