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9月10日是第41个教师节,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弘扬践行教育家精神,增强广大教师的荣誉感和责任感,进一步发挥典型示范的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激励广大教职工敬业奉献,积极投身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我校评选表彰了2025年校级教师工作先进集体、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和师德先进个人。希望全体教职员工以受表彰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为榜样,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强农兴农为己任,立足本岗,扎实工作,勠力同心,奋楫笃行,为推动我校高水平农业大学建设贡献不竭力量!

崔在元,硕士研究生,天津农学院人文学院教师,网络与新媒体专业负责人,影视剪辑师。从教二十二年来,他始终秉持“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理念,深耕教学一线,年均授课超过360课时,主讲《数字媒体技术》《非线性编辑》等课程。他注重将专业知识与价值引导有机融合,教学风格严谨而生动,深受学生敬爱。
在教学中,他善于识别学生个性差异,倡导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灵活运用项目驱动和案例教学等多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他指导的“高校快递盒‘爱心’回收驿站”项目,获“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奖项,体现了因材施教、学以致用的教育成效。作为专业负责人,他积极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重构课程体系与实践环节,为学生成长搭建多元平台,并长期致力于专业建设,从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到实训条件改善,付出大量心血,为专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在科研方面,他主持、参与多项省部级及横向课题,拥有5项软件著作权,注重将科研成果融入教学,实现科研反哺教学,拓宽学生学术视野。在社会服务方面,两次参与青藏高原第二次综合科学考察研究,承担地方宣传视频制作等任务,践行将专业能力服务国家与社会需求的使命。在担任班主任期间,他悉心关怀学生成长,重视心理与思想引导,以智慧与温暖陪伴学生成长,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崔在元同志以深厚的教育情怀、扎实的专业学识和持续的教学创新,生动诠释了以智慧启迪思维、以关怀润泽心灵的教育理念,展现了新时代高校教师的风采与担当。

刘继志,男,硕士研究生,讲师,人文学院人力资源管理系教师,先后获得天津农学院“十佳班主任”、天津农学院“优秀共产党员”、天津农学院“优秀教师”、天津农学院“师德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他始终严守立德树人的根本原则,坚定政治方向,爱党、爱国、爱农、爱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积极践行课程思政,传播优秀文化,关心爱护学生,坚持言行雅正,遵守学术规范,秉承公平诚信,坚守廉洁自律,积极奉献社会。
他多年担任班主任工作,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身先士卒,十二年如一日。在教育学生时,始终把关心、爱护学生作为自己行为的最高准则。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关心爱护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地对待每位学生,维护学生权益。积极找每个学生谈心,帮助他们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消除障碍,让他们无后顾之忧,把精力全都用到学习上,并和他们建立深厚的师生友谊。
在教学中,他潜心研究教材、教法和学法,精心处理好教学的每个环节,真正做到精益求精。2022年他主持的教改项目《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全景全程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与实施》获得天津农学院教学成果二等奖。他在课余时间总是不断地学习,在教育教学上,积极运用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来指导学生,2017年他和崔宁老师作为指导教师带着学生队伍在第二届全国大学生人力资源管理知识技能竞赛总决赛中获得特等奖。
润物细无声,学生的成长是对教师最大的回报,作为一名党和人民的教师,他愿意把自己的真诚、爱心全部奉献给他所热爱的党的教育事业。

梁静,博士研究生,天津农学院讲师。先后荣获第七届全国水利类专业青年教师讲课竞赛一等奖、第四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天津赛区二等奖、第五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天津赛区三等奖等。
在教学实践中,她始终秉持“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保持高度的教学热忱和强烈的责任心。主讲的《工程项目管理》课程,紧密对接水利行业发展前沿与国家重大工程实践,将复杂的项目管理理论融入鲜活的工程案例。课堂上,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建立系统思维框架,通过精心设计的课堂讨论、项目模拟和案例分析,着力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团队协作精神和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综合素质,教学效果显著,深受学生喜爱与好评。
她高度重视并积极探索专业课程与思政教育的深度融合,系统性地挖掘和融入思政元素,将工程伦理、社会责任、工匠精神、家国情怀、生态理念等核心价值观教育有机嵌入知识体系:通过剖析三峡工程论证与建设中的巨大挑战与辉煌成就,引导学生深刻理解“国之大者”的担当与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通过解读南水北调工程中移民安置、生态保护的复杂实践,深化学生对工程社会责任、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认识;通过讲述水利工程建设者精益求精、攻坚克难的感人事迹,弘扬新时代工匠精神和爱国奉献情怀。努力实现专业知识传授与思想价值引领的同频共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工程价值观、职业道德观和家国使命感。
面对新工科建设和水利行业数字化转型的趋势,她积极拥抱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探索适应新时代人才培养需求的教学模式与方法。针对水利工程类专业实践性强、综合性高的特点,深入研究并实践项目式教学、案例教学、混合式教学等先进方法。主持并参与了多项校级教改项目,不断优化课程内容体系,强化实践环节设计,有效促进了学生工程应用能力、创新思维和数字化素养的培养。

王艾,女,中共党员,博士研究生学历,硕士导师。2016年7月参加工作,从事教育教学工作9年,现任水利工程学院水文系主任。荣获天津市“131”创新型人才培养工程第三层次人选,第七届全国水利类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一等奖,本科毕业论文优秀指导教师、优秀班主任等荣誉。
王艾同志在教育教学岗位上兢兢业业,取得了显著的工作业绩。
教学成效突出:自入职以来主要从事本科生专业课的讲解,先后讲授《水文学原理》《地下水水文学》《地理信息系统》《水文统计学》以及《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导论》等课程,年均课时超过200课时。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加强课程建设,教学改革。其中,主讲《水文学原理》在2020年获第七届水利类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一等奖。《水文统计学》课程获批校级一流课程,以该课程为基础,提出的《水文频率计算适线软件在参数点估计方面的应用》在天津农学院“课堂教学改革”优秀案例评选中获特等奖;《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在2024年“故事思政”微课大赛中获校级二等奖。
科研不断突破:长期致力于非点源污染领域研究,聚焦农业面源污染迁移转化机制、流域水环境多尺度模拟等前沿方向。近五年主持完成国家级项目1项、局级项目2项;入职以来在相关领域top期刊《Journal of Hydrology》《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Ecological Indicator》等发表SCI论文10余篇,授权软件著作权3项。担任“津科帮扶”专家,天津市科技特派员,以及多个国际期刊审稿人。
育人成果丰硕:担任2017级水电3、4班班主任工作4年,班级管理理念先进,方法科学。所带班级班风正、学风浓,凝聚力强,2017级水电4班多次荣获“优秀班集体”“文明班级”等称号。特别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和思想动态,善于做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积极组织并指导学生参加各类竞赛,如水利创新大赛、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等,完成国家级大创项目1项。2018年和2024年指导学生获评校级本科生优秀毕业论文两篇。(党委教师工作部供稿;编辑:张倩;审校:田健 赵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