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9月10日是第41个教师节,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弘扬践行教育家精神,增强广大教师的荣誉感和责任感,进一步发挥典型示范的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激励广大教职工敬业奉献,积极投身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我校评选表彰了2025年校级教师工作先进集体、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和师德先进个人。希望全体教职员工以受表彰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为榜样,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强农兴农为己任,立足本岗,扎实工作,勠力同心,奋楫笃行,为推动我校高水平农业大学建设贡献不竭力量!

天津农学院动物遗传繁育创新团队始终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党建引领为核心驱动力,以科研创新为主要抓手,在人才培养、社会服务与成果转化等多个领域取得显著成效,逐步形成了“党建与业务双融双促、科研与育人同频共振”的特色发展模式。
在人才培养方面,该团队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科研实践全过程,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社会责任感。近五年共培养硕士研究生99名,其中20%进入高水平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团队指导学生发表SCI论文30余篇,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16项,5名研究生荣获天津市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团队指导37名本科生和研究生在全国专业竞赛中获奖。团队获批国家级肉牛科技小院,推动研究生度参与企业技术攻关,显著提升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团队教师获得“天津市优秀青年研究生指导教师”“天津市五一劳动奖章”“教工先锋岗”等省市级育人荣誉6项、校级荣誉10余项,营造了“以德立身、以德立学”的良好氛围。
在党建工作方面,该团队党支部坚持“党建+业务”双轮驱动,于2024年获评校级先进基层党组织,并入选天津市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强国行”专项行动。支部以服务国家种业发展为己任,将价值引领与科研攻关紧密结合,聚焦肉牛分子育种、肌肉发育机制等前沿方向,通过创新“三会一课”形式,在企业一线开展主题党日,建立党建赋能示范基地,推动党建与产学研深度融合。团队负责人带头讲授党课,将思政教育融入科研伦理与学术道德培养,引导学生践行“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使命担当。
在科研创新方面,该团队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转基因重大专项、农业部重大专项等省部级以上课题40余项,累计科研经费超过1600万元。在肉牛育种、肌肉发育等研究领域取得多项突破,发表SCI论文50余篇,获授权发明专利18项,出版著作10余部,综合科研实力位居全国同类院校前列。团队于2017年获评天津市动物科学教学团队,2018牵头组建天津市农业动物繁育与健康养殖重点实验室,搭建起从基础研究到成果转化的全链条创新平台。团队研发的肉驴规模化生态养殖技术体系获地方标准1项、企业标准3项,帮助企业直接增收5000万元,单件专利转化收益达10万元,科研成果转化效益显著。
在社会服务方面,该团队教师全部担任天津市科技特派员,多次深入天津、内蒙、甘肃、西藏等地养殖基地,通过公益培训、科普宣传和技术帮扶等形式推广健康养殖技术,培训技术人员1000余人次,有力支持了乡村畜牧业振兴与转型升级,成功解决畜禽繁育与疾病防控中的多项关键技术问题,技术转化带动企业增收超过5000万元,实现了科研价值与经济价值共赢,为区域畜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团队多名成员在国家级学会和学术期刊中担任职务,积极推动学科交流与发展。

天津农学院农业水资源高效利用与智慧管控科研创新团队是一支以党建为引领,聚焦农业水利科技前沿的高水平教学科研团队。团队负责人周青云教授现任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农业水土工程专委会委员,中国农业节水与农村供水协会农村水利信息化分会副会长,获天津市本科毕业论文优秀指导教师、天津市优秀青年研究生指导教师等荣誉称号。
团队紧密围绕国家农业水利发展重大需求,聚焦农业水资源高效利用与智慧管控关键领域,在作物生理生态表型监测与诊断、田块水肥盐运移机理与模型构建、区域尺度遥感监测与效率评估等方面取得系列成果。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国家级及省部级项目10余项;在《Journal of Hydrology》等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100余篇;授权专利12项、软著5项;获农业节水科技奖3项、省级科技进步奖3项,研究成果在农业节水技术、旱区农业精准灌溉等领域产生重要影响。
坚持立德树人与创新人才培养,建成《水文测验虚拟仿真实验》国家级一流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课程1门,市级一流本科课程2门,支撑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通过国家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团队成员荣获2项省部级教学荣誉;指导学生获全国大学生水利创新设计大赛特等奖1项、二等奖2项,指导国家级大学生创新项目6项。获校级研究生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指导研究生完成天津市研究生创新项目2项,获国家奖学金4人次。
团队弘扬“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精神,获中国水利教育协会水利德育教育优秀成果2项,1人获市级优秀党员,2人获校级优秀党员,2人获校级优秀教师称号,5名教师受聘为企业科技特派员,赋能区域水利与产业发展,形成严谨治学、服务社会的优良文化。
未来,团队将继续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勇担使命,锐意进取,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贡献更大的智慧和力量!(党委教师工作部供稿;编辑:张倩;审校:田健 赵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