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5日下午,我校与武清区梅厂镇人民政府校地合作签约暨农业技术开发教授工作站揭牌仪式在梅厂镇政府举行。校党委副书记、校长金危危,校党委常委、副校长王繁珍出席活动并讲话。

金危危指出,共建教授工作站是学校深度融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践行“地方所需、天农所能”承诺的重要举措。他强调,学校将充分发挥教育、科技、人才优势,以工作站为枢纽,在资源共享、基地共建、人才培养、大学生创业就业等方面深化合作,特别要发挥好乡村振兴培训的引擎作用,为梅厂镇乃至武清区打造一支留得住、用得上的本土化高素质“三农”人才队伍,切实服务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他期待工作站成为“高校赋能产业、沃野反哺强校”的示范窗口。
王繁珍代表学校感谢区镇两级政府的长期支持,并重点介绍了学校服务乡村振兴的特色优势。他强调,此次合作是学校服务现代都市型农业、落实“十项行动·乡村振兴全面推进行动”的生动实践。学校不仅拥有覆盖现代农业全产业链的科技服务体系,更构建了系统化的乡村振兴人才培训体系。依托教授工作站,学校将精准对接梅厂需求,整合科技特派员力量与乡村振兴培训资源,为基层农技骨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提供定制化培训,将工作站打造成集技术推广、人才培养于一体的综合平台。
梅厂镇党委书记郭金勇在致辞中表示,武清区农业正处转型升级关键期,期待依托天津农学院的强大科研实力,为梅厂镇乃至武清区的农业产业升级注入强劲动能,打造校地协同振兴乡村的标杆。
在与会领导和嘉宾的共同见证下,金危危与郭金勇共同为教授工作站揭牌。

教授工作站首席专家、农学与资源环境学院院长谢晓东与梅厂镇镇长张军代表校地双方签署合作协议。

仪式结束后,与会代表赴天津玖河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聂庄试验田实地考察,直观了解工作站未来开展科技服务和培训示范的基地环境。

教授工作站将聚焦生物育种及智慧农业领域,开展农业技术开发与服务工作,致力于成为科技成果转化的“催化器”、产业提质增效的“引擎舱”和乡村人才振兴的“孵化基地”。
武清区农委、梅厂镇政府有关负责同志,梅厂镇域所属企业代表,我校科技处、乡村振兴培训学院、农学与资源环境学院、园艺园林学院、水产学院、动物科学与动物医学学院和经济管理学院有关负责同志和教师代表参加活动。(科技处、农学与资源环境学院供稿;文字:曹高燚;摄影:陈卫东;编辑:张倩;审校:田健 赵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