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2020年的春季学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和考验。为积极响应学校防控疫情的工作要求,天津市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教学团队全体教师利用手头有限的资源条件,攻坚克难力保“云”教学平稳有序、保质保量,“云”科技知识下乡、远程指导养殖户。
理论联系实际,“云”教学全面保质保量推进
团队负责人白东清教授发扬“爱岗敬业、艰苦奋斗、团结向上、自强不息”的天农精神,调整授课方法,充分结合当前疫情变化趋势和注意事项补充授课内容。以《渔业导论》为例,在保留教学大纲主要知识点的同时,从营养免疫学角度,传授学生科学防疫的方法,如控制传播途径、不去病原微生物浓度高的地方(不聚众、戴口罩、勤洗手),营养均衡、科学饮食(减少营养性疾病,提高机体免疫力,增强抗病力)等,用专业知识号召师生为国家抗击疫情做贡献。


教学模式多样,“云”授课确保学生知识吸收
团队成员们提前规划、着手准备线上教学的相关事宜,力争最大程度确保开学本科教学工作所受影响降到最低。任课教师以课程为单位组成讨论组,集中该课程的优势力量集中备课、在线探讨,提前学习各类教学软件和教学平台的使用方法,同时共享任课教师各自手头的教学资料。乔秀亭教授在授课中,随时监督学情变化,并根据反馈答疑解惑。陈成勋研究员克服身在老家仅有手机的境况,重新编写网络课程讲稿及教学知识点提前上传网课平台,上课时不畏寒冷到户外信号良好的地方讲授。孙金辉副教授更是以“不负初心”为己任,在备课过程中提前做好两种预案,并针对特殊时期网课教学中电子资源过多导致吸收率下降的弊病,替学生把关、过滤、浓缩、提纯,将最精炼的知识点传授给学生并给出复习指导建议。同时,任课教师们更是发挥各自所长,在疫情防控阶段建立班级微信群,以学生上课电子签到、慕课观看情况、作业反馈情况、讨论过程中抽查提问等形式,灵活统计学生上课情况。

精准高效支撑,“云”下乡支撑复工复产
疫情防控期间团队所有成员不忘回报社会,协助乡村振兴研究院,积极开展帮扶工作,做到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有机融合。与区镇政府紧密联系,在全校教师中开展调研,了解目前我市滞销农产品,解决销售物流难题,实现产运销的畅通。乔秀亭教授密切关注疫情研究进展,发掘水产行业发展的机遇,围绕水产养殖业与人类饮食健康等方面内容,与天津市海洋环境监测预报中心、天津市水产研究所等科研院所及企业携手开展课题研究。程镇燕副教授还通过“津科帮扶”小程序对养殖户提出的问题进行不间断地在线答疑,尽可能提供解决方案,获得了养殖户的认可和一致好评。
新冠肺炎疫情的突发对水产养殖动物营养与饲料学教学团队全体教职人员是挑战更是机遇,如何在保障线上教学活动平稳有序开展的同时,探索建立改革现有学科内多课程相融合、学科间多层次相贯通的立体复合型网课体系,以期为水产类一流课程和一流学科建设提供助力,为我国水产类食品营养与安全事业提供更权威的技术服务、输送更多更优秀的专业人才,是我们未来更重要的任务和方向。(文字/图片:水产学院 孙金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