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9日,国家贝类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宁波大学徐继林教授和中科院海洋研究所张涛研究员到天津调研交流硬壳蛤产业状况,水产学院郭永军研究员、李永仁副教授等陪同专家调研。

各位专家首先到天津恒仟水产养殖有限公司,调查养殖于初级盐田中部及边缘的硬壳蛤的生长与性腺发育状况。之后,到天津市海发珍品实业发展有限公司,调查养殖于该公司进水沉淀池的今年播撒的苗种。随后,到天津市立达海水资源开发有限公司,调查了养殖于该公司进水渠中的硬壳蛤及青蛤。最后,到天津海升水产养殖有限公司,调查硬壳蛤-南美白对虾-梭鱼的生态立体养殖情况,考察了该公司的贝类苗种繁育设施,察看了硬壳蛤、菲律宾蛤仔苗种繁育情况。
针对池塘养殖模式,张涛研究员建议:初级盐田水质肥沃,可适当提高养殖规模;加强机械自动化采收,降低人力成本。针对苗种繁育方面,徐继林教授向大家解释了海水中的溴及氨类物质对苗种可能造成的影响,分析了近年滩涂贝类苗种的行情。二位专家的建议对今后发展硬壳蛤产业以利用硬壳蛤开发生态养殖技术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水产学院供稿 文字:李永仁;编辑:张倩;审校:田健 赵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