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校水产学院贝类课题组在国际知名期刊《Marine Environmental Research》(IF=3.2,中科院升级版1区)上发表了题为“Synergistic effects of bivalve and microalgae co-cultivation on carbon dynamics and water quality”的前沿性研究文章。水产学院郭永军研究员为通讯作者,水产学院教师梁爽为第一作者,研究生李浩程为第二作者。
该研究选取我国天津近海四种常见双壳贝类——牡蛎、文蛤、青蛤和硬壳蛤,探究了它们单独养殖及与微藻共养时对水体中碳氮动态变化及水质的影响。通过对比实验,发现牡蛎、文蛤、青蛤与微藻共养时,对水体中溶解性无机碳(DIC)和二氧化碳(dCO2)的降低效果最为显著,表明贝藻共养展现出协同净化的效果。而单独养殖硬壳蛤对水体中总颗粒物质(TPM)的去除效果最佳,反映出硬壳蛤在颗粒态碳封存中的潜力。研究还指出,贝类个体大小对水体碳指标变化有显著影响。

该研究揭示了不同双壳贝类在调节水体碳动态中的种间差异,表明可通过合理搭配养殖品种来优化碳汇潜力。研究为构建“碳中和”型贝藻养殖模式、实现近海碳循环过程的精准调控提供了重要参考。(水产学院供稿;文字/图片:梁爽;编辑:张倩;审校:田健 赵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