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实学习同心战“疫” 天津农学院“开学第一课”鼓舞师生士气
央广网天津2月24日消息(记者刘阳)2月24日是天津农学院开学第一天,受疫情影响,学校采取按照学习计划安排网络课程,同学和师生在家学习各类课程,“停课不停学”。
天津农学院校党委书记孙守钧教授、校长王延文教授向全校师生寄语,这场特殊的“开学第一课”鼓舞了天津农学院师生。
亲爱的同学们、老师们:
大家好!按照校历,2020年寒假已经结束了,新的学期开始了。在这个特殊的“开学季”,我们想和大家谈谈感受,交流交流思想。
一、爱党爱国是我们共同的情怀
当前,新冠肺炎疫情牵动着亿万人民的心。习近平总书记一直高度关注疫情防控工作,不断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在这次疫情防控中,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各地积极有效做出响应,大批人员和物资驰援武汉,火神山、雷神山、方舱医院迅速建成,基层疫情防控的“铜墙铁壁”牢固有力,再次向世界展示了中国速度、中国效率、中国精神,向世界宣告了中国战胜疫情的信心和实力!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
在这次疫情防控中,我们也看到了太多的感人事迹和先进人物,有钟南山、李兰娟这样第一时间奔赴疫情前线的医学专家,有不顾个人安危冲锋在前的一线医护人员,有日夜不休坚守岗位的社区工作者,也有许多为疫情防控而默默奉献的学校安保、后勤人员、学工干部以及无数青年志愿者,还有不少积极为一线捐物捐资的校友......他们无论个人能力高低,都在不同的岗位上书写着与子同情,与子同心,每个人都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实践着“中国加油!”,这也是爱国精神的体现和表达。
这次疫情防控体现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我们要不断磨砺品质,不断扎实学识,把学习的具体目标同民族复兴的宏大目标结合起来,为之而奋斗,把自己的小我融入祖国的大我、人民的大我之中,与时代同步伐、与人民共命运,将爱党爱国镌入青春的底色。
二、增强信心,自律自强是我们共同的责任
学校官方网站、官方微信公众号推送了一些防控知识,大家多多关注,做到勤洗手、常通风,少出行、不聚会,出门戴口罩。我们也要树立必胜的信心,回想一下,我们伟大的祖国和人民在经历过的困难面前,从未退缩过,也未被打倒过,这场“疫情”之战的胜利就在不久的将来,让我们用实际行动为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贡献青春力量,展现青年风采。
让我们在这里一同感谢为了大家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春节都没有休息的学校老师们、大家所在地区的基层工作者们吧。我们要顾全大局、服从安排,配合老师和当地基层工作者做好个人健康信息的报告,也要配合有关方面落实信息采集、体温检测、社区管理、交通管制等疫情防控要求。
三、知农爱农,强农兴农是我们共同的目标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青年一代提出希望和要求,他曾经讲道,“希望同学们肩负时代责任,高扬理想风帆,静下心来刻苦学习,努力练好人生和事业的基本功”,“要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学好知识,打好基础,增长才干,将来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同时,为乡村振兴、脱贫攻坚而奋斗也是我们农业高校的重要任务。我们天农人应当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希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强农兴农为己任,秉承“严谨、求实、团结、创新”的校风和“敏学切问、躬勤耕稼”的校训,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仍要把“学好知识”作为自己的重要任务,只争朝夕、不负韶华,充分利用网络课程等学习资源,克服一切困难自主学习、静心读书。
居家学习的同学们要保持学习的“精气神”,及时调整作息时间,及时了解不同课程、不同学习平台的学习规则,以饱满的学习热情迎接新学期。在线学习期间,如果遇到网络故障、信号阻塞等技术问题,不要着急,及时联系负责相关工作的老师解决问题。留校的外国留学生同学要安排好日常生活和学习,有困难及时与学校联系解决。我们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也应该开展一些适宜的居家运动,保持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精神状态。
“每临大事有静气”是中国传统古训,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现在,正处于抗击疫情的关键时期,我们应该感恩党和国家为我们安心生活付出的努力,珍惜学校和老师们为我们“居家”学习花费的心血,沉心静气,踏实学习,表达我们对党、对国家、对学校的感恩与热爱;“思源”奋进,同心战“疫”,共克时艰,展现天农人爱党、爱国、爱农、爱校的文化气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