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管理概论》是我校人力资源管理、酒店管理等专业的核心课程,同时也是2018年天津市高校新时代课程思政改革精品课。该课程以“人”为核心,教学内容围绕选人、用人、育人、留人展开,团队教师从指导思想、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考核评价四个方面精心融入思政内容,聚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着力培养有道德情操,有社会责任感,服务乡村振兴的管理人才。
融合中华传统文化,课程建设指导思想中嵌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企业的宗旨、管理制度、选人用人标准对照讲解,使学生深刻领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和意义,同时在“人力资源管理”加以践行。“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同样也适用于企业:企富民强,企业发展好,员工才会有更高的收入;企业民主有利于增加员工的主人翁精神;和谐是中华传统文化之一,而劳动关系和谐是企业发展的重要保障。“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目标,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建设有很高的契合度。“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也是企业选人、用人、育人的基本标准。该课程融合中华传统文化思想的精髓,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嵌入课程建设指导思想。



融入课程育人理念,重新设计教学目标。课程团队对标新形势新要求,改变已往重视“知识和技能传授”,忽略“价值引领”的做法,把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和社会责任感作为“三维”目标之一,让学生树立大局意识、前瞻意识、竞争意识、担当意识、责任意识、自我激励意识、团队合作意识。
围绕教学目标,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团队教师脱离简单的说教,围绕教学目标,精心细化教学内容。通过各种实践教学环节让学生体验什么是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以及培养正确价值观的重要性。通过胜任力素质模型的教学,培养学生担当意识、责任意识;通过个人职业发展规划这一章节的教学,培养学生正确的择业观。通过员工招聘这一章节中评价中心内容的教学,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公平意识、竞争意识。
张二红老师把“6000名医护人员一天抵达武汉,7500多名工人24小时轮班倒投入到火神山医院建设中,大家团结起来,为了一个目标共同努力的抗疫事实融合到人力资源概念”的讲解中,让同学们正确认识人力资源。李珲老师讲解“招聘”一章的内容时,让学生讨论各省市采用“云招聘”“微招聘”等多种网络招聘形式代替现场招聘的办法帮助农民工解决就业问题的优缺点。林霓裳老师联系当前的新冠肺炎疫情,众多的医护工作者奔赴武汉前线,无数坚守一线岗位的普通司机、物业、安检、快递,他们冒着风险为社会正常运转贡献力量,用鲜活的事例告诉学生面临艰巨任务和困难时,如何众志成城,勇往直前。



深思细研顿悟,考核评价中渗透思政元素。团队教师在教学研讨中领悟到,集体活动的参与情况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一个人的责任意识、担当意识和团体合作意识。本学期,团队教师在线上教学小组讨论环节,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把教学活动中的参与情况进行详细记录,纳入考核内容,课堂上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程度明显增强,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教务处提供,文字:人文学院 张二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