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经验谈(2)| 《作物栽培学》课程:厚植“知农爱农”情怀,培养“强农兴农”担当

时间:2020-04-22    点击:

《作物栽培学》具有很强应用性和实践性,是农学、种子科学与工程、植物保护等专业核心课程之一,以教授和博士为主体的教学团队重视课程思政教育,遵循教学目的和课程特点,强化课程思政改革。           

政治理论引领课程思政。建国之初,毛泽东主席提出“土、肥、水、种、密、保、管、工”的农业八字宪法。习近平总书记要求“保障粮食安全,关键是要保粮食生产能力,确保需要时能产得出、供得上,真正把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落到实处”、“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我们的饭碗应该主要装中国粮”等论述指引作物栽培学发展方向。教学团队以不同时期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重要论述精神为课程思政核心,强化对学生的思想政治引领,树立学生的粮食安全意识,达到思政引领课程建设的主要目的。

先进人物事迹引导课程思政。教学团队将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院士、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李振声院士、“布衣院士”卢永根等先进人物及事迹导入课程,引导学生树立对先进人物的崇敬之情,实现先进事迹鼓舞人、先进人物引领人的课程思政建设目的。

科技前沿引入课程思政。《作物栽培学》是古老又现代的科学,栽培技术具有强烈的时代性。国家持续资助了“粮丰科技工程”、“两减一增”、“公益性(农业)行业专项”、“中低产田改良”和“渤海粮仓”等项目。在重大政策和项目的推动下,农学家在作物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获得重大科研成果。教学团队将先进栽培技术导入课程,讲授肥料利用、无人机防控、节水栽培、智能机械化、小麦赤霉病《Science》论文等科技前沿,使学生了解并掌握前沿学科知识,提振学生学农兴趣与信心,厚植“知农爱农”情怀。

教学过程中,《作物栽培学》教学团队积极主动学习贯彻党和国家领导人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学习并实践栽培学科技创新成果,更新课程思政内容,加强课程建设,从而培养出具有“强农兴农”责任担当的新时代农业人才。(文字:教务处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