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召开课程思政建设工作研讨会

时间:2020-11-11    点击:

11月10日,我校课程思政建设工作研讨会在图书馆四楼报告厅召开。校党委副书记、校长王延文出席会议。会议由副校长张民主持。    

王延文指出,本次研讨会是在深入学习领会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之际,对标党中央要求,着眼“十四五”,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推进学校高质量内涵式发展的新形势下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各学院结合本单位实际,对近年来持续开展思政课程、课程思政建设工作采取的措施、取得的成效、形成的特色进行了认真梳理,经验值得总结提炼,推广借鉴。他对进一步做好思政课程、课程思政建设工作提出三点要求:一是提高课程育人效果是一场持久战、攻坚战,要运用系统思维,整体谋划,全面推动,重点突破,典型引领,推动思政课程、课程思政建设再提升,上台阶,促进各类课程与思政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二是对标习近平总书记给全国涉农高校的书记校长和专家代表重要回信精神,以及培养“一懂两爱”新型农林人才的要求,围绕“一个”根本,抓好“两类”课程,开展“三全育人”,培养“四爱”意识,讲好“五个”故事,突出农业教育底色,建出思政教育的天农特色;三是统筹人才培养各环节,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树立大思政格局,做到“六个”结合,把党的政策和学校教师科技帮扶助力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实例和奋斗情怀转化为鲜活的教育资源,提升思政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张民指出,在全国上下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之际,学校召开课程思政建设工作会议,意义重大。课程思政建设直接关系到思想政治工作的影响面、亲和力、持久性和针对性,关系到我校思想政治工作改革攻坚目标的实现。课程思政是一项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系统工程,所有课程都有育人功能,所有教师都有育人职责,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全体教职工的共同责任。通过集中研讨交流,大家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互促共进,努力把我校思政课程、课程思政建设建出特色,建出水平,提升育人质量。     

农学与资源环境学院、园艺园林学院等13个教学单位分别围绕思政课程(课程思政)建设基本情况、建设思路与举措、建设成效及标志性成果、形成的典型经验和特色、存在的问题及下一步工作安排等几个方面逐一进行了汇报。    

教师代表进行课程思政典型案例交流。农学与资源环境学院教师徐晓燕在《固体废弃物处理与处置》课程教学中以生活垃圾从源头减量及资源化利用为例,联系学校食堂的光盘行动,引导学生树立环保健康的生活理念,养成勤俭节约,物尽其用的习惯。动物科学与动物医学学院教师宋淇淇讲授《兽医寄生虫学》课程内容中的日本血吸虫病时,讲述解放初期在党的领导下,全国动员一切力量消灭血吸虫病的事例,以毛泽东主席所写、情系民生的《七律二首·送瘟神》诗篇为证,体现了我们党和国家对人民卫生健康工作的重视。食品科学与生物工程学院教师尤玲玲以她所承担的《食品免疫学》课程教学为例,从实际教学内容出发,将筛选出的15个思政要素与课程内容的结合点凝练成“三观教育”“科学家精神”和“责任意识”三个思政目标,围绕目标举例说明思政教学案例的设计思路。工程技术学院教师李谨承担的《高电压技术》这门课程,在讲授输电线上电晕损耗的课程内容时,以高压输电线路上的大凉山彝族电力工人为切入点,展现了我国为贫困地区架设超高压输电线路,在精准扶贫战略上的重要意义,激励学生努力学习,为将来建设家乡添砖加瓦。     

各教学单位领导班子成员、系(教研室)主任、学科带头人、专业负责人;校教学指导委员会成员、教学督导委员会成员;教学秘书,教务处副科级以上干部参加会议。(文字:教务处;摄影:陈卫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