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助力乡村振兴——天津农学院脱贫攻坚和科技帮扶先进事迹系列报道之五

时间:2021-05-28    点击:

近期,我校召开脱贫攻坚表彰暨助力乡村振兴推动大会,弘扬伟大脱贫攻坚精神,汇聚乡村振兴磅礴伟力,对我校脱贫攻坚和科技帮扶先进集体、先进个人进行表彰。为进一步学习先进典型,凝聚奋进力量,我们将对先进事迹进行报道,以展现我校在脱贫攻坚和科技帮扶中取得的成效。

 

砥砺前行  积极响应脱贫攻坚号召——记天津农学院脱贫攻坚和科技帮扶先进个人张学炜

张学炜,天津农学院动物科学与动物医学学院教授,教育部动物生产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林牧渔业经济学会理事兼畜牧业经济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奶业协会理事,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养牛学分会理事,天津市骨干科技特派员,天津市奶牛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天津农学院动物性食品安全生产与营养学学科带头人,天津农学院优秀党员,天津农学院优秀教师。 

从1986年参加工作至今,张学炜教授已经在天津农学院走过35个春秋,他用教书育人的使命与担当培育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天农学子,践行着“教书育人怀大爱,牢记使命育良才”的人生誓言。2006年,张学炜教授被选拔为第一批天津市科技特派员,先后被派往蓟州区、武清区和嘉立荷牧业公司进行技术帮扶服务,同期承担农业部科技入户帮扶项目,在武清区进行入户帮扶长达三年。2017年以来,他先后受邀赴陕西、青海、甘肃和西藏等西部地区为牧场进行技术培训和指导,与当地政府有关部门合作,进行技术培训和交流。同时,以天津市骨干科技特派员身份,参与完成了天津市科技局下达的“奶牛健康养殖关键技术集成示范与专业养殖户帮扶”重点项目,以天津市现代农业技术体系奶牛安全岗位专家身份,带领团队进行奶业科技帮扶、人才培养和成果转化,以天津农学院中加奶牛营养与健康养殖研发中心为依托,创新奶牛饲料营养价值评价体系,以服务天津嘉立荷牧业集团各奶牛公司、武清区和滨海新区等规模化奶牛场为目标,推广奶牛精准饲喂和精细养殖新模式,使天津市奶牛养殖整体技术水平跃居全国先进行列。张学炜教授还应天津新闻广播《美丽乡村说》节目邀请,为奶牛场和市民解答优质牛奶生产和消费问题,对天津市奶业发展和技术提升发挥了关键作用。 

 

创新产业扶贫模式  科技助力精准扶贫——记天津农学院脱贫攻坚和科技帮扶先进个人郭宏

郭宏,天津农学院动物科学与动物医学学院教授,动物科学学科带头人,现代畜牧业学科群带头人,天津市农业动物繁育与健康养殖重点实验室学术带头人。天津市动物科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负责人,天津市“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学”市级教学团队带头人。天津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天津市教育系统“教工先锋岗”先进个人,天津农学院“教工先锋岗”先进个人,天津农学院科技工作先进个人,天津农学院优秀共产党员、优秀教师。 

近五年来,郭宏教授扶持产业发展,走出了一条高校科研团队指导地区和企业生产技术,带动贫困人口脱贫致富的新路子。他指导企业建立了“龙头企业+政府+贫困户/一般农户+家庭牧场+合作社”创新合作扶贫模式,通过用工带动、饲草料订单收购、托管养驴、寄养分红、投母收驹;资产收益、保本固定分红、土地入股分红等扶贫模式,带动贫困户稳定脱贫,农户稳定增收。他通过“企业+家庭牧场”,“企业+合作社”,“企业+政府+贫困户”等模式,深入企业指导技术生产,使企业和贫困地区有机的结合,并且为企业和贫困地区培养和培训技术骨干,每年培训人数达200人次,目前已形成了一整套可以借鉴推广的产业扶贫的模式。他指导政府产业合理布局,主要围绕内蒙古自治区正蓝旗肉牛产业发展的几个环节,总结出高校科研团队技术指导地区产业发展、脱贫致富的方法和经验,使全旗3000人脱贫,产业可持续并稳定发展。(科技处供稿;组稿:大学生记者团 黎婕;编辑:黄宝霞;审校:田健 赵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