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助力乡村振兴——天津农学院脱贫攻坚和科技帮扶先进事迹系列报道之十八

时间:2021-06-29    点击:

近日,我校召开脱贫攻坚表彰暨助力乡村振兴推动大会,弘扬伟大脱贫攻坚精神,汇聚乡村振兴磅礴伟力,对我校脱贫攻坚和科技帮扶先进集体、先进个人进行表彰。为进一步学习先进典型,凝聚奋进力量,我们将对先进事迹进行报道,以展现我校在脱贫攻坚和科技帮扶中取得的成效。

 

助力水产增收的生态之路

——记天津农学院脱贫攻坚和科技帮扶先进集体天津农学院贝类增养殖团队

天津农学院贝类增养殖团队组建于2011年,现有成员7人。 

一、对原困难村的技术帮扶

2016-2020年,引进育珠三角帆蚌在蓟州蓝科水产养殖有限公司进行养殖,并逐步推广到周边困难村的部分养殖户。本团队开展池塘养殖环境调查,为养殖者服务,与养殖者深入沟通,建立互相联系,建立育珠三角帆蚌养殖技术交流群。为解决宝坻貉子沽村、宁河七里海、西青东坨村、小泊村等村庄水产养殖结构单一、经济效益不高的问题。2017年至今,本团队由福建等地引入适宜于淡水养殖的近江蛏苗种,免费供给养殖户,开展生态养殖。在获取经济效益的同时,通过贝类净化了池塘养殖水质,为实现健康生态的水产养殖提供了新思路。 

二、对沿海养殖户的帮扶

技术帮扶沿海养殖户,开展基于滤食性贝类的生态立体养殖,指导养殖户,开展硬壳蛤与南美白对虾的池塘生态混养,缢蛏与南美白对虾的池塘生态混养,获得了可观的收入,帮助养殖户实现增收。技术帮扶汉沽北疆电厂附近养殖户开展鱼、虾、贝、蛰池塘生态混养,亩均纯利润2106元,该养猪户养殖面积200亩,增加收入40余万元。 

三、对科技型企业的技术帮扶

对海升水产养殖有限公司园区建设方案的制定、中间调整的过程中提供咨询,培育菲律宾蛤仔苗种22亿粒,硬壳蛤苗种6亿粒,累计池塘养殖示范规模200亩。对天津市滨海新区海之源水产养殖有限公司进行技术帮扶,开展菲律宾蛤仔浅海底播养殖,年均收入增加300余万元。指导天津恒仟水产养殖有限公司开展硬壳蛤-南美白对虾-梭鱼的池塘立体生态养殖,年净增收20万以上,且实现了养殖尾水的原位净化处理。(科技处供稿;组稿:大学生记者团 叶知秋;编辑:黄宝霞;审校:田健 赵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