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召开结对帮扶困难村工作交流座谈会

时间:2021-06-28    点击:

6月25日,我校召开驻宁河区苗庄镇中于飞村、后刘瘸村结对帮扶工作交流座谈会。校党委书记孙守钧出席并讲话。校党委副书记、校长王延文主持会议。校党委常委、副校长王繁珍,校党委常委、副校长张民出席。宁河区苗庄镇人大主席刘克洪,中于飞村、后刘瘸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参会。 

驻村工作组组长杨路华首先汇报了四年帮扶工作的总体情况。中于飞村和后刘瘸村负责同志分别回顾了自我校派出驻村帮扶组以来,村容村貌发生的巨大变化,刘克洪代表苗庄镇和帮扶村对驻村工作组和我校师生长期以来的帮扶工作表示感谢。他谈到,学校党政主要负责同志经常深入帮扶村一线进行调研指导,全校师生大力支持,为两个村的脱贫攻坚工作献计献力,做到了真帮扶、真扶贫、真到位。他希望帮扶结束以后,学校能够继续在农业技术、项目等方面给予支持。  

孙守钧指出,结对帮扶工作是市委市政府交给学校的重大政治任务,校党委精心选派帮扶干部入驻帮扶村,顺利完成了帮扶任务,学校与帮扶村建立了深厚感情。回顾帮扶历程,获得三点经验和启示。 

一是坚持党的领导,校地联动,扎实推进结对帮扶工作。在脱贫攻坚的大战大考面前,镇村干部、帮扶干部和广大师生冲锋在前,倾力奉献、苦干实干,将最美的年华无私奉献给了脱贫事业,鲜红的党旗始终在脱贫攻坚主战场上高高飘扬。苗庄镇党委政府是结对帮扶困难村工作的前线指挥所,为结对帮扶困难村工作做好统筹,在诸多方面给予帮扶村和工作组支持,使得帮扶工作顺利推进。驻村干部扎根农村,与村两委班子想在一起,干在一处,圆满完成工作任务。结对帮扶四年中,有深入田间地头的专家教授,有大手牵小手的大学生志愿者、有退休后还为困难群众热心捐款的老党员,也有为销售帮扶村农产品热心奔走的在职干部和普通教师。天津农学院全校师生与帮扶村干部群众一道,自立自强、自力更生、同心同向、合力攻坚,最终取得了脱贫攻坚的全面胜利。

二是坚持求真务实,突出重点,结对帮扶工作硕果累累。四年来,学校从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给予帮扶村大力支持,为帮扶村发展增添动力,注入活力。聚焦帮扶村农业发展生产和销售两个关键环节,学校选派农业种植方面的专家到帮扶村给予技术帮扶,为帮扶村开发祥泰全福电商平台,组建“天农帮扶”微信群扩大销售,并积极开拓其他高校市场,使帮扶村的特色农产品走出苗庄镇、宁河区,成为天津市民争抢的“香饽饽”。同时,积极开展“大手牵小手”志愿服务、二级党组织与困难户结对子等专项行动,专业教师、大学生、离退休老党员等纷纷加入帮扶困难村发展热潮中来。在区镇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帮扶干部和村民群众的共同努力下,“三美四全五均等”各项帮扶指标均已达标,帮扶任务圆满完成。

三是弘扬伟大脱贫攻坚精神,凝聚磅礴力量,续写乡村振兴新篇章。在大家共同努力下,中于飞村、后刘瘸村摘掉了困难村的帽子。同时,我们更要清醒地认识到,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我们必须乘势而上、再接再厉、接续奋斗。天津农学院广大师生必将继续发扬伟大脱贫攻坚精神,对照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直面乡村振兴中遇到的问题难题,敢于创新、善于创新,特别是要做到“联系不断线、帮扶不止步、支持不降温”,一如既往地为两个帮扶村以及天津市的农业农村发展提供技术、人才、智力支持,为实现乡村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的振兴目标打牢发展基础。

 

会上,中于飞村和后刘瘸村党支部书记向我校赠送了致谢匾额。 

驻村帮扶工作组全体成员,组织部、党委办公室、校长办公室、宣传部、校工会、乡村振兴研究院等部门负责人及工作人员参会。(组织部供稿;文字:李杰;摄影:陈卫东;编辑:黄宝霞;审校:田健  赵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