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奥密克戎病毒突袭我市。在市委市政府和市教育两委的号召下,校党委统筹安排、周密部署,“思源”奋进的天农人第一时间主动投入到志愿服务一线,他们在不同的岗位上同心战“疫”,与全市人民一起坚决筑牢疫情防控网,用责任、奉献与担当持续践行着天农精神。
闻令而动 冲锋在前 责任扛肩
1月8日早,家住津南区领仕港湾社区的徐伟同志在接到社区书记电话后,即进入待命状态。即使身在管控区,也丝毫没有畏惧。1月9日维护现场秩序,1月10日与进驻工作人员对接,1月11日进行统计、配合完成第二次全员大筛,1月12日至13日凌晨完成责任区百余人的入户摸排登记、配合完成第三次全员大筛。目前仍在志愿者的岗位上坚守。期间,作为人文学院外国语系教工党支部组织委员、党支部第三防疫联络小组组长,他还坚持完成学校的相关防疫信息上报。

1月8日晚,57岁的张国静同志收到河东区和进里社区微信群发出的疫情动员令后第一时间赶赴社区报到。从第一次全员大筛到现在的第三次全员大筛,她都未曾缺席。即使在寒风中跑酸了腿,即使因为年纪大用电脑核对信息时头晕疲惫,她也始终保持真诚热情坚持保质保量完成工作。她早已忘记,半年前自己因脑梗塞而面临生命危险。同时,作为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她积极解决居民出现的各种心理问题,缓解居民紧张情绪。她谈到,这次的志愿者服务活动,让我有一种满足的幸福感。作为共产党员,和基层工作人员奋斗在抗疫一线,非常有意义,心里觉得无上光荣。

1月9日,人文学院人力资源管理系教工党支部书记邢晓东主动联系西青区学畔馨园社区。虽已年过50,但工作热情丝毫不减,还被任命为社区志愿者临时负责人。从第一次全员核酸筛查至今,一直没停歇过忙碌的步伐,维护现场秩序、解答居民问题、普及抗疫知识……
1月11日,人文学院院长李厚本同志在收到社区党员群信息后,立即加入西青区富力津门湖第三社区志愿者队伍,协助维护现场秩序、登记筛查人员信息。
1月12日,人文学院党委书记刘文文同志响应号召,在和平区民园体育场核酸检测点维护秩序。人文学院外国语系教师关键同志主动报名参加到河西区水晶城社区的防控工作中,负责协调、统计工作。



1月14日晚,人文学院旅游管理系教师李竹同志在河东区嘉华社区的通知、联络工作。
1月12日至今,人力资源管理系教师安欣欣同志一直活跃在河西区水晶城社区,协助开展入户摸排、防疫提醒、信息沟通、安抚居民情绪等工作。人力资源管理系教师吴晓燕同志拿着小喇叭,逐楼逐层通知居民下楼进行核酸检测,并进行登记,再将居民组队带领至核酸采样处,确保了社区核酸筛查高效有序地进行。
1月15日,人文学院副院长朱伟同志、人文学院外国语系教师马云飞同志、人力资源管理系教师张妍萃同志加入疫情防控战队。
隔离不隔心,休假不休息
人文学院辅导员陶鑫馨老师是个尚在哺乳期孩子的妈妈,在天津硬刚奥密克戎的关键时刻,她更是心系学生安危的一名共产党员。她以腾讯会议的形式,组织各班班委科学管理、共同抗疫。通过班委工作群、电话和网络会议等多种形式及时对学生情况进行摸排,在两天内完成了所有学生的信息统计。细心的嘱托,温暖的问候……她将老师对学生的关心与惦念传递给了一个又一个天农学子。

大“疫”当前,人人都是参与者、战斗者。人文学院教职工勇担当、不退缩,始终将保持战斗状态,在战“疫”岗位上彰显责任与担当,合力战“疫” ,众志成城,共克时艰。 (人文学院供稿 文字:董阳;编辑:张倩;审校:田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