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天农十大亮点

时间:2022-01-25    点击:

2021年,我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强农兴农为己任,遵循“以农为本、育人为上”的办学理念,坚持“立足基层、面向‘三农’、产教融合、服务社会”的办学传统,始终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和捍卫“两个确立”,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全校师生“思源”奋进、自强不息,埋头苦干、勇毅前行,扎实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奋力开创学校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一、党的建设持续加强,党史学习教育取得扎实成效

我校召开“感悟党史,思源奋进,助力乡村振兴”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和总结大会

我校召开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暨“两优一先”表彰大会

7月1日,学校举行思源奋进文化活动暨“思源天农”文化景观落成揭幕仪式

党史学习教育期间,师生共上“感悟党史,思源奋进,助力乡村振兴”主题思政课

师生参加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信仰的力量》天津市大中小学歌咏展演活动

校党委将党史学习教育作为首要政治任务,结合自身实际,把“感悟党史,思源奋进,助力乡村振兴”作为主题主线,围绕强农兴农、服务“三农”的时代使命,及时召开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总结大会,将“我为群众办实事”贯穿全过程,凝练出“六个聚焦”的工作特色和经验做法。隆重召开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暨“两优一先”表彰大会。全年发展党员507名,其中,发展教工党员12名,高知识群体党员9名,双高党员1名,实现发展数量和质量新突破。1人被评为天津市优秀共产党员,1个基层党组织被评为天津市先进基层党组织,1名学生荣获教育系统党史学习教育知识竞赛个人二等奖。在建党百年的重要时刻,举行“思源天农”文化景观落成揭幕仪式,在场师生共同高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以此方式与全国人民共同庆祝党的百年华诞。师生代表录制歌唱视频《在希望的田野上》并在“学习强国”平台发布。我校248名师生参加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信仰的力量》天津市大中小学歌咏展演活动。严格落实疫情防控各项措施,组织动员广大党员干部在我市疫情防控攻坚战中冲在一线、担当作为,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与全市人民一起坚决筑牢疫情防控网。         

二、思政工作巩固提升,“三全”育人水平稳步提高

《信仰与人生》思政课入选天津市“百年辉煌”思政品牌课程

天津日报以《田间地头成为思政课新课堂》报道我校构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工作

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报道我校毕业生白玛曲珍

校党委持续打造大思政工作格局,完善“一二三四五”思政工作体系,统筹推进“理论课程+实践课程+课外活动”一体化建设,将2021年确定为“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建设年”,1门研究生课程、4门本科课程、2门高职课程获批天津市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部研究生教材、4部本科生教材获批天津市课程思政优秀教材,1门课程入选天津市“十百千”党史示范课。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报道了我校藏族毕业生白玛曲珍矢志“三农”,思源奋进,助力家乡发展的优秀事迹。天津日报以《田间地头成为思政课新课堂》为题报道我校构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工作。农学专业学生茹曼古丽·卡哈尔入选2021年第四届“闪亮的日子——青春该有的模样”大学生就业创业典型人物。         

三、教育教学踔厉奋发,人才培养成效显著

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3个

我校男篮获得2021年天津市大学生篮球比赛暨第24届中国大学生篮球联赛天津赛区季军

中央电视台《朝闻天下》栏目报道我校劳动教育工作

学校深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扎实推进“三全育人”“五育并举”本科教育综合改革,着力加强体美劳教育。新增3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6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新增2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8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8门课程获评天津市课程思政示范课程,5部教材获评天津市课程思政优秀教材。获批20个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2个天津市首批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1个天津市教育评价改革试点重点项目,获批天津市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建设单位。新增本科专业2个,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认证自评报告通过验收。天农学子在数学建模竞赛、生命科学竞赛、“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全市大学生篮球赛等比赛中佳绩频传,获国家级奖励63项、省部级奖励166项。中央电视台《朝闻天下》栏目报道我校劳动教育工作。我校入选全国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优质校和农业科研院所推介名单。         

四、科研“质”“量”双重突破,科研能力再上新水平

我校和京东科技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共建“天农—京东智慧农业研发中心”

我校与中国农业大学共同开展天津盐碱地治理调研

我校与农业农村部全国农技推广中心进行工作交流

我校积极与中国农业大学等高校及相关单位开展深度合作交流,与京东科技战略合作签约,成立“天农-京东智慧农业研发中心”,推动学校学科建设和科研水平不断取得突破。获批2个天津市高校服务产业特色学科群。新立科研项目248项,其中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9项、农业农村部资源调查及评估项目1项、市科技局东西部协作科技援助项目3项。26个科技计划项目获市科技局立项支持,24位专家入选天津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1人入选综合试验站站长。2项科研成果荣获天津市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获农业农村部神农中华农业科技奖2项,获农业节水科技奖2项。入选第一批农业微生物种质资源保护单位,命名为“天津市农业微生物种质资源库”。新增产学研联合体6个,获批市科技局首批重点联系和推动建设科技创新智库立项。与中国农业大学共同开展天津盐碱地治理调研和“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及循环农业高质量发展研讨交流。         

五、多措并举创新竞进,师资队伍建设获得新成果

天津市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天津市食品学会党总支书记李润兰理事长在我校承办的食品营养与人体健康“冷链食品与新冠病毒的关联性分析”院士报告会暨天津市食品学会第八届十次全体理事大会上致辞

田淑芬研究员荣获2021年度天津市“最美科技工作者”荣誉称号  

不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通过举办高规格学术报告会拓宽学校人才引进渠道,柔性引进双聘院士1名,引进国家级人才1名、省部级人才2名、高层次人才9名、优秀博士51名。田淑芬研究员荣获“最美科技工作者”称号。陈长喜教授领衔的面向智慧农业的软件工程教学团队获评市级教学团队。张树林教授荣获天津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刘文副教授获评“天津青年创新能手”。         

六、强农兴农勇担使命,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作出突出贡献

召开天津农学院脱贫攻坚表彰暨助力乡村振兴推动大会

班立桐教授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

我校乡村振兴案例获评为全国优秀案例  

召开天津农学院脱贫攻坚表彰暨助力乡村振兴推动大会。选派6名干部赴我市蓟州区开展扶持经济薄弱村工作、4名教师赴新疆支教。组织6位专家参加2021年“津企陇上行”及津甘双地科技特派员活动。我校被推选为天津乡村振兴产业(人才)联盟主席单位、乡村振兴案例获评为全国优秀案例。班立桐教授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田淑芬研究员获“天津市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班立桐、王小波、刘慧芹、池明4人获“天津市结对帮扶困难村优秀驻村干部(技术帮扶)”。我校驻宁河区帮扶工作组获“天津市结对帮扶困难村优秀驻村工作组”荣誉称号。《光明日报》《科技日报》《天津日报》等主流媒体多次报道我校教师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工作的生动事迹。天津新闻广播《美丽乡村说》节目,定期邀请我校教师进行农业实用技术辅导。         

七、充分发挥资源优势,社会服务职能充分彰显

民盟天津农学院支部荣获“民盟脱贫攻坚先进集体”称号

市农业农村委党委书记、主任王宝雨一行来校调研座谈  

学校充分发挥办学优势和学科特色,围绕助力乡村振兴等工作,举全校之力服务京津冀地区及对口帮扶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民盟支部在校党委的领导下,充分发挥统一战线基层组织作用和盟员的专业优势,助力脱贫攻坚,荣获民盟中央的表彰。深入推进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9位专家对口服务甘肃省武威市,荣获“武威市科技特派员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联合和田职业技术学院共建食用菌研发中心,组建“和田果树种质资源利用创新与配套技术研究团队”科研团队;与青海省黄南州教育局、农牧局分别签订《职业教育帮扶框架协议》《绿色有机农牧业发展人才技术合作框架协议》;与西藏自治区昌都市科技局开展合作对接。1人荣获“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贡献先进个人”荣誉称号。刘永胜副教授获得“雄安建设者”荣誉纪念牌。         

八、合作交流彰显特色,国际合作办学迈上新台阶

保加利亚鲁班工坊“云揭牌”暨启运仪式在我校和保加利亚普罗夫迪夫农业大学两个会场同步举行

神农学院2021级留学生开学典礼在我校和泰国塔亚武里皇家理工大学两个会场同步举行  

我校鲁班工坊项目纳入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峰会成果清单。与泰国塔亚武里皇家理工大学合作举办的神农学院招收首届学生。成立产业学院并在中北天软创业学院举办揭牌仪式。与天津市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服务中心、天津市农业发展服务中心签署全面合作协议。与西青区政府签署合作共建西青大学科技园框架协议。与天津理工大学、天津城建大学以“多校一园”模式获批认定天津市第一批市级大学科技园。与天津天乐国际工程咨询设计有限公司和天津泰达工程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商谈战略合作。与天津市优质农产品开发示范中心签署科研转化合作协议。         

九、办学条件不断完善,校园整体规划建设得到新发展

我校扩建实验楼项目建设工程已基本竣工

扩建实验楼项目建设工程已基本竣工。完成了西校区劳动教育学农实践基地项目申请立项工作。启动蓟州区教师休养所土地及相关建筑的划拨工作。顺利引进商业街项目,为学生宿舍楼安装空调,拓宽应届毕业生就业渠道,食堂菜品花色得到丰富,满足了师生日常生活需求,师生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         

十、校园文化景象繁荣,文明校园建设有新突破     

我校荣获2018-2020年度天津市文明校园荣誉称号

举办主题为《思源天农为2022年共同创造更多美好》的“思源奋进不负韶华”校园文化节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示活动  

校园文化建设取得历史性突破,荣获“2018-2020年度天津市文明校园”荣誉称号。在开学典礼、毕业典礼等重大活动中,以“开学第一课”“岁末思政课”等形式,向师生讲述、传播天农精神,厚植师生爱党爱国爱农爱校情怀。以“思源坚守理想信念”“思源争做时代新人”“思源助力乡村振兴”“思源让天农更美丽”为主题,组织开展“四史”学习教育铸魂活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活动、粮食安全意识提升活动、重实践展形象增活力创建活动。“思源奋进不负韶华”校园文化节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示活动成功举办。我校报送的《忙碌在乡村振兴路上的天农人》入选2020年度天津市“十大教育新闻作品”、《基于“爱党爱国爱农爱校”人才培养的实践育人体系的构建与实践》思政工作精品项目获评“天津市学校‘三全育人’优秀工作案例”。(宣传部供稿;文字/图片:宣传部;编辑:黄宝霞;审校:田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