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源文化— 一院一景 | “思源奋进 不负韶华”思源文化建设系列报道(四)

时间:2022-04-10    点击:

近年来,我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不断加强思源文化建设,各教学单位扎实推动思源文化建设落地落实,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思源文化活动,共同营造健康、平安、书香、美丽、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引导广大师生以强农兴农为己任,厚植爱党爱国爱农爱校情怀,思源奋进,不负韶华,在助力乡村振兴的道路上贡献天农力量。    

人文学院积极推进“思源·人文”文化建设

人文学院充分发挥天农“思源”文化的传承性和实践性,激发人文师生的“思源”之情和“奋进”之志,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师生文化自信为主线,加强统筹协调,结合学科专业建设,持续推进思源文化建设。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做思源文化的“传播者”

人文学院积极探索新文科与新农科的结合,助力推进学科的交叉融合,着力构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课内学习与课外实践紧密联系的人才培养体系。通过举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大赛、人力资源管理知识技能竞赛、红色旅游线路设计大赛、模拟导游大赛、模拟联合国大会等活动,吸引、鼓励师生了解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农耕文化内涵,深刻领悟红色文化和红色经典的精神内涵,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韵味与内涵,增强学生讲述中国故事的主动性和能力,实现了课内与课外的有机融合。    

在学院师生的共同努力下,获得天津市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团队赛冠军、“2020年全国高校传统文化知识竞答”个人一等奖等好成绩,进一步弘扬了天农精神,彰显了办学特色,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相结合,营造崇德向善、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做思源文化的“传播者”。    

积极开展实习实践活动,做思源文化的“实践者”

学院通过积极探索,在各类实习实践活动中体现“思源”文化的内涵,寻找文化传播的路径和方法,体现中国自信,传播中国文化,不断加强对学生校园文化活动的引导,通过组织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传播“思源”文化,做思源文化的“实践者”。    

人文学院学生艺术团、实践团多次受邀参加西青区、河西区所属社区的特色活动,以人文学子形式多样的方式践行“思源”文化,歌颂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讲述党史,传播党史,不仅丰富了乡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更让党史学习教育深入人心。    

一直以来,人文学院积极组织广大学生投身于乡村振兴,发挥社会实践的育人功能。通过文艺汇演、读书分享、志愿活动等多种形式,人文青年学子将思源文化建设成果转化为实践,用实际行动谱写了青春奋进华章,充分展现了新时代青年学子的精神风貌。    

着力加强课程思政建设,做思源文化的“引领者”

学院不断加强学生思想政治引领,筑牢学生理想信念根基,着力加强课程思政建设,增强学生爱党、爱国、爱农、爱校的情怀,“思源”奋进,立志投身乡村振兴战略,做知农爱农、强农兴农的新型人才。   

外国语系教工党支部作为全国样板支部、天津市先进基层党组织,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积极开展课程思政,探索“专题+模块”课程思政形式,建设教书育人先进支部,“专题+模块”形式使“课程思政”在专业课程建设中更具特色,从而更好地促进了专业建设。《人力资源管理概论》、《大学语文》等课程作为天津市高校新时代课程思政改革精品课。团队教师从指导思想、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考核评价精心融入思政内容,聚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着力培养有道德情操,有社会责任感,服务乡村振兴的管理人才。    

通过不断创新课程思政建设中的人文特色,充分发挥了课程的育人功能,深入挖掘思政元素,有机融入思政内容,达到了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效果。让学生树立了崇高的理想信念,培养了高尚的道德情操和人格素养,立志成为新时代的合格建设者与接班人。(人文学院供稿;文字:徐伟;编辑:黄宝霞;审校:田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