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5日,《人民日报》头版以《天津加快发展现代都市农业》为题,报道我校乡村振兴研究院首席专家崔晶研究员在津南区安平顺达农业合作社进行小站稻技术指导的事迹。

我校乡村振兴研究院成立于2018年,下设乡村振兴智库中心、科技成果转化中心和校地合作中心,拥有一支集理、工、农、文等学科人才组成的专家团队,对接乡村振兴、雄安新区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等国家重大战略,开展校地合作、校企合作和东西部协作,推进与天津市各涉农区合作,合作开展智库建设和社会服务工作,服务京津冀,促进乡村现代化建设。2019年入选中国智库索引(CTTI)来源智库,2020年入选天津市高校智库。为了助力乡村振兴,我校与区县、企业签署了29个战略合作协议,组建了60余个帮扶团队,派出相关专家为企业和地方经济发展作为技术支撑,其中包括国家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4人,天津市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首席及岗位专家27人,津甘双地特派员47人。我校作为优秀特派员组织单位受到科技部表彰,班立桐教授获得“国家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称号,田淑芬研究员获得“天津市最美科技工作者”称号,刘永胜副教授获得雄安新区管理委员会颁发的“雄安建设者”荣誉纪念奖章。
2001年,崔晶研究员在国内率先开展水稻食味机理和影响因素、食味育种及优质食味米栽培技术研究与开发工作。育成的优质食味品种“津川1号”被天津市农业农村委确定为小站稻优质品种。2020年,崔晶研究员被聘为我校乡村振兴研究院首席专家,为小站稻产业的发展跑遍天津市各区水稻种植区,做出了贡献。
《人民日报》报道原文链接:
https://wap.peopleapp.com/article/6667449/6541558
(乡村振兴研究院供稿;文字:冯涛;编辑:黄宝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