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我校召开科技工作会议,对我校在科学技术活动中作出突出贡献的科研人员进行表彰。为进一步学习先进典型,凝聚奋进力量,我们将对先进事迹进行报道,激励广大科研人员继续发扬严谨治学的态度、求索创新的精神、执着奉献的品质,努力争取新的更大成绩。全校师生以先进典型为榜样,积极投身科技创新和科技服务事业中,刻苦钻研、严谨笃学、勇于创新、奋发进取,为加快推进学校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刘洪银:胸怀家国天下,潜心为学,追求学术真理

刘洪银,人文学院二级教授,天津市宣传文化“五个一批”人才,天津农学院脱贫攻坚和科技帮扶先进个人,天津农学院2023年度杰出科技工作者。
坚定科研理想信念,矢志不渝探索学术真理。追求真理,潜心为学,将学术研究作为毕生追求。历经寒来暑往,不问春秋四季。2013年立项学校首个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主持完成国家部委和天津市科研项目50多项。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被CSSCI收录30篇,论文H指数达到18,独立或第一作者出版专著7部,进入中国“劳动+”学科最具影响力百名学者。主持成果获中央统战部、国家卫健委等10多个省部级奖项。
深谋民之关切,精心擘画脱贫攻坚和科技帮扶施工图。为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2019年实地调研承德市产业技术需求,积极对接校内专家,推动校地合作走深走实。2020年9月,根据甘肃省需求,作为人社部高层次专家服务团乡村振兴带头专家,赴岷县实地调研农业企业和种植基地,对岷县中草药产业发展提出了指导建议,推动了岷县如期脱贫。带领的民盟农学院支部获民盟社会服务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获民盟脱贫攻坚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胸怀家国天下,孜孜不倦咨政研究与智库建设。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针对相关问题,持续调研,调查报告多次被全国政协采用,两次获民盟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先进个人,成果获全国CTTI2023年度智库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连续4年参加党派民主监督,监督建议获天津市委和东丽区委主要领导批示,推动了绿色生态屏障建设。2023年,向中央和全国政协提交系列咨政报告,一篇报告选为全国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重点督办提案,三篇被中央办公厅、国务院有关部门采用,两篇被教育部采用,获中央主要领导批示,为国家粮食和种业安全科学决策提供咨询参考。带领的研究机构入选天津市高校智库和天津市科技创新智库。
孙英峰:进猪场、摸实情,问猪事、贴肥膘,助力猪场降本增效

孙英峰,动物科学与动物医学学院教授,农业农村部生猪疫病净化专家,农业农村部人兽共患病防控专家,天津市高校“中青年骨干创新人才培养计划”人选,天津农学院2023年度杰出科技工作者。
孙英峰教授从事生猪疫病防控方面的科研、教学及社会服务工作,尤其在我市困难村的帮扶工作中,通过建立科技示范基地,开展了生猪重要疫病诊断技术示范推广工作。2022-2023年先后在西青、北辰、武清等地区进村入猪场服务80余次,累计为困难村解决生产技术问题350余个,提供相应的技术咨询300人次以上,促进了技术成果转化应用,助力养猪场降本增效,并先后在2019年、2022年被评为天津市农业优秀科技特派员。
作为一名高校硕士研究生导师,孙英峰老师致力于引导学生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培养学生“三农”情怀,鼓励并带领同学们深入生猪养殖场,了解现代生猪疫病防控技术体系,增强学生实际操作动手能力,将理论知识与生产实践融会贯通,为学生们的职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科技处 宣传部供稿;编辑:黄宝霞;审校:田健 赵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