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我校召开科技工作会议,对我校在科学技术活动中作出突出贡献的科研人员进行表彰。为进一步学习先进典型,凝聚奋进力量,我们将对先进事迹进行报道,激励广大科研人员继续发扬严谨治学的态度、求索创新的精神、执着奉献的品质,努力争取新的更大成绩。全校师生以先进典型为榜样,积极投身科技创新和科技服务事业中,刻苦钻研、严谨笃学、勇于创新、奋发进取,为加快推进学校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李道稳:坚守科研一线,助力乡村振兴

李道稳,讲师,动物科学与动物医学学院党委委员,硕士研究生导师,南开大学博士后,中国毒理学会兽医毒理学委员会委员,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药理毒理学分会理事,天津农学院2023年度优秀青年科技工作者。
李道稳老师主要从事兽医药理学与毒理学研究,包括新兽药研发、霉菌毒素及重金属毒性机制研究及污染防控、药物安全评价。研究期间,参与伊维菌素咀嚼片、伊维菌素吡喹酮咀嚼片、盐酸贝那普利咀嚼片等新兽药研发,并取得新兽药证书;参与霉菌毒素、重金属、兽药、畜禽常见疾病的胶体金试纸条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快速检测仪的研发;同时,利用微生物菌株发酵技术开发出霉菌毒素降解剂。
李道稳老师聚焦于霉菌毒素及重金属毒性机制研究,从胶质细胞的角度综述食品中常见霉菌毒素对神经的危害,并阐明了T-2毒素神经毒性作用机制,相关成果发表在Food and ChemicalToxicology。同时,他解析纳米氧化锌肝毒性机制与靶点,开发了芍药苷-抗纳米氧化锌肝毒性潜在药用靶点及靶向通路,并首次建立和完成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肠道微生态-肝脏代谢组学整合分析,证实芍药苷能够有效调控肠-肝轴和细胞焦亡,是纳米氧化锌肝毒性的潜在保护剂,相关研究成果发在Scienceof The Total Environment(中科院1区TOP,IF=9.8)和Journalof Hazardous Materials(中科院1区TOP,IF=13.6)。
李道稳老师作为天津市优秀企业科技特派员、天津市农业科技特派员,津甘“双地”科技特派员,蛋鸡科技小院指导教师,为养殖场及养殖户提供咨询,以养殖产业振兴带动全面乡村振兴。他成功研发出基于胶体金技术的兽用快速检测仪和基于芽孢杆菌的霉菌毒素微生物降解剂产品。通过使用本技术成果兽用数字化胶体金快速检测仪对养殖场动物疾病及污染物检测,增加了经济效益,节约养殖成本。此外,依托天津市饲用微生物企业重点实验室开发出霉立压、霉必解等霉菌毒素降解产品,显著抑制饲料中黄曲霉、黑曲霉及禾谷镰刀菌的生长,降解饲料中黄曲霉毒素B1、玉米赤霉烯酮等多种霉菌毒素,产生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黄亮:深耕食用菌产业,助推高质量发展

黄亮,农学与资源环境学院教师,津甘双地科技特派员,天津市“131”创新型人才培养工程第一层次人选,天津市青年拔尖人才,天津农学院2023年度优秀青年科技工作者。
育良种,助力东西部协作。黄亮老师作为食用菌领域的专家,一直致力于食用菌新品种的选育工作。他多年来一直在不断探索和实践,取得了一系列显著的成果。作为首要选育者筛选的白灵菇TN01在天津市年推广50亩。为解决传统的食用菌品种在产量、质量和抗病性等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他深入田间地头,与种植户和农民进行密切合作,将新品种的种植技术传授给他们,帮助他们提高产量和质量,增加收入。在甘肃地区通过香菇“辽抚4号”及其栽培技术示范推广,与当地原有栽培品种相比增产16.5%,亩增产7000余斤。他的食用菌技术服务工作为东西部协作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勤转化,创新科技哺教学。黄亮老师是一位教学经验丰富、富有激情的高校教师,他一直致力于将创新科技融入到教学中,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他积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科技创新活动,鼓励他们利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提出创新想法和方法。在他的指导下,许多学生参与了各种科技创新项目与竞赛,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他在教学中引入了最新的科技成果和应用案例,帮助学生了解科技的发展动态和应用前景。同时,他还鼓励学生利用创新科技工具进行学习和研究,提高他们的信息获取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这些举措都为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提高提供了有力支持。(科技处 宣传部供稿;编辑:黄宝霞;审校:田健 赵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