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我校召开科技工作会议,对我校在科学技术活动中作出突出贡献的科研人员进行表彰。为进一步学习先进典型,凝聚奋进力量,我们将对先进事迹进行报道,激励广大科研人员继续发扬严谨治学的态度、求索创新的精神、执着奉献的品质,努力争取新的更大成绩。全校师生以先进典型为榜样,积极投身科技创新和科技服务事业中,刻苦钻研、严谨笃学、勇于创新、奋发进取,为加快推进学校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吴楠:慎思明辨,踏实前行

吴楠,副教授,工程技术学院党委委员、环境与能源系党支部书记。天津市“131”创新型人才培养工程第三层次人选、《土壤通报》青年编委、SCI期刊Frontiers in Microbiology客座编辑、天津市青年科技工作者协会会员代表、学校青葱苑秘书组成员。天津农学院2023年度优秀青年科技工作者。
吴楠老师长期致力于农业固体废弃物资源化、抗生素耐药性、环境微生物等方面的研究。近年来,在徐晓燕教授团队带领下,深入解析资源昆虫黑水虻对各种有机废弃物的高效资源化利用及相关机制。依托于农业农村部智慧养殖重点实验室(部省共建)、天津农学院有机废弃物资源化技术中心,与天津食品集团进行产学研合作。目前主持完成和在研4项国家级及省部级课题。近五年以第一和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19篇,单篇最高影响因子9.8。其中2020年发表在Ecotoxicology andEnvironmental Safety期刊上的一篇文章,系统研究了不同浓度重金属对黑水虻幼虫生长和肠道菌群的影响,以及重金属在幼虫及其粪便中的分布积累模式。研究结果为了解黑水虻转化废弃物过程中重金属迁移转化机制提供了基础,目前该篇文章在Web of Science上被引超过60次。团队相关成果也多次在水虻与微生物研究与应用国际研讨会等国际和国内会议上进行口头汇报。同时,任Bioresour. Technol.和J. Hazard.Mater.等多个知名杂志的特邀审稿人。近3年,她为各类SCI期刊审稿60余篇。
从教以来,吴楠老师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以研促学,指导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7项。未来将继续秉承“敏学切问,躬勤耕稼”的校训,潜心科研,为天农科技事业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刘敬波:教书育人,潜心科研

刘敬波,博士,园艺园林学院教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天津市“131”创新型人才培养工程第三层次人选,天津市高校青年后备人才,天津市高等学校创新团队成员,天津市都市植物保护教学团队成员,天津农学院2023年度优秀青年科技工作者。
立德树人,教书育人。刘敬波老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时刻以“四有”好老师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2020年获得校级优秀班主任称号。刘敬波老师主动接受各项教学任务,承担本科生和研究生理论、实验和实践教学工作,主持和参与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多项。他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指导学生获得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二等奖和三等奖,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天津赛区银奖和金奖,指导本科生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3项,天津农学院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1项,已指导16名本科生和4名硕士研究生顺利完成毕业论文。
潜心科研,服务社会。刘敬波老师围绕新农药创制、农药残留检测及智能农药制剂方向开展了系列研究工作,与南开大学合作研究发现多个农药候选分子和智能农药制剂,与天津中医药大学合作开发中药物质农药残留检测新方法。他主持和参与完成国家级及省部级科研项目多项,发表SCI论文共计30多篇,以第一发明人申请发明专利7项,部分研究成果已实施转让或与公司达成合作开发意向。他积极参与乡村振兴和科技帮扶相关工作,作为天津市农业、企业科技特派员和“津科帮扶”咨询服务专家开展了线上线下指导多次,分别就农药生产加工和蔬菜、小麦和玉米等病虫害识别及防治等内容进行培训指导,帮助企业和农户解决实际问题,增加企业效益和农民收入。(科技处 宣传部供稿;编辑:黄宝霞;审校:田健 赵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