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我校召开科技工作会议,对我校在科学技术活动中作出突出贡献的科研人员进行表彰。为进一步学习先进典型,凝聚奋进力量,我们将对先进事迹进行报道,激励广大科研人员继续发扬严谨治学的态度、求索创新的精神、执着奉献的品质,努力争取新的更大成绩。全校师生以先进典型为榜样,积极投身科技创新和科技服务事业中,刻苦钻研、严谨笃学、勇于创新、奋发进取,为加快推进学校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王俊斌:潜心科研创新,践行责任担当

王俊斌,博士,研究员,基础科学学院副院长,从事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学和科研工作。兼任天津市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学会理事,天津市农学会理事,唐山市人民政府特聘专家。2023年度《天津农学院学报》优秀论文获得者。
笃行科研使命,坚守育人初心。在科研工作中,王俊斌老师围绕学校“农”的特色,积极融入新农科建设,将生物化学基础学科与农学优势学科结合,开展交叉科学研究。先后主持完成天津市重大专项与工程项目、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天津市高等学校科技发展基金计划等多项科研项目。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国内外重要科技期刊论文20余篇。以第一发明人授权发明专利3项并已全部转化。王俊斌老师在日常教学科研中始终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作为目标之一,鼓励和引导本科生在课余时间参与他的科研课题,积极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和动手技能。指导本科生完成国家级大学生创新项目6项,相关成果发表核心期刊论文8篇,申请并获批发明专利2项,5名同学的毕业论文被评为天津农学院优秀毕业论文,指导学生获得第十一届“挑战杯”天津农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大赛一等奖。
积极服务社会,助力乡村振兴。在完成教学和科研任务的同时,王俊斌老师还积极参与社会服务工作。自担任天津市企业特派员、农业科技特派员和津甘双地特派员以来,响应国家和天津市“以科技助力产业扶贫,推动乡村振兴发展”的号召,利用自身所学和专业特长,积极开展甘薯高效种植科技帮扶工作,帮助农户提高收入每亩1700-2000元。由于帮扶成效显著,被天津市结对帮扶困难村工作领导小组作为典型事迹报送市领导。2021年4月,获“天津农学院脱贫攻坚和科技帮扶先进个人”荣誉称号。科技帮扶成果辐射天津周边省市,受聘担任“唐山市人民政府特聘专家”,指导当地农户开展甘薯节本增效种植。
张东超:创新育人,热心奉献

张东超,动物科学与动物医学学院教师,硕士研究生导师,首批津甘双地科技特派员,天津市优秀本科生毕业论文指导教师,2023年度《天津农学院学报》优秀论文获得者。
潜心科研创新,致力培育人才。张东超老师长期从事人兽共患寄生虫病研究及新型疫苗的研发工作,是天津市生猪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细菌病岗位和天津市兽医生物技术创新团队骨干成员。先后主持国家级及省部级等各类项目7项,参与国家级及省部级项目3项,发表科研论文30余篇,在弓形虫病原学与免疫学领域取得突出成绩。张东超老师不仅重视科研创新工作,同时也注重培养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及实践能力,先后指导学生主持国家级及省部级科研创新项目4项,指导学生参加国家级及省部级各类竞赛获奖6项,其中全国一等奖2项,优异奖1项,为畜牧兽医行业培养了一批复合型高素质人才。
投身科技帮扶,助力乡村振兴。张东超老师兼任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病理学分会理事,他长期深入一线对天津市及甘肃会宁县进行科技帮扶,在畜禽病理诊断与疾病防控方面为为养殖企业、养殖户、兽医人员提供技术支持与服务。自入职以来,持续为天津市猪场、羊场、鸡场和牛场提供技术支持,先后精准帮扶132户养殖户,为养殖户确诊动物疾病50余例,解决问题100余件,累计培训技术人员500余人次,在畜禽疾病的诊断、治疗及防控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为养殖户节约了养殖成本同时减少了经济损失,对天津市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提供科技服务。(科技处 宣传部供稿;编辑:黄宝霞;审校:田健 赵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