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我校召开科技工作会议,对我校在科学技术活动中作出突出贡献的科研人员进行表彰。为进一步学习先进典型,凝聚奋进力量,我们将对先进事迹进行报道,激励广大科研人员继续发扬严谨治学的态度、求索创新的精神、执着奉献的品质,努力争取新的更大成绩。全校师生以先进典型为榜样,积极投身科技创新和科技服务事业中,刻苦钻研、严谨笃学、勇于创新、奋发进取,为加快推进学校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丁向彬:聚焦畜牧种业自主创新,助力乡村全面振兴发展

丁向彬,动物科学与动物医学学院教授,天津市“131”创新型人才培养工程第一层次人选,天津市农业动物繁育与健康养殖重点实验室主任,天津市高校“中青年骨干创新人才培养计划”人选,天津市优秀青年研究生指导教师,天津农学院2023年度优秀科技成果获得者。
紧跟国家发展需求,聚焦畜牧种业自主创新。一直从事动物分子育种、细胞与基因工程相关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主持及参与国家和省部级课题20余项。研究内容聚焦动物种质资源挖掘及基因编辑种质创新研究,围绕国际科技前沿、国家发展战略需求和京津冀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开展攻关研究,紧跟国家发展需求,聚焦畜牧种业自主创新。参与完成了“十一五”至“十三五”国家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重大专项《高产优质转基因肉牛新品种培育》和国家“948”“引进国际先进农业科学技术”引智项目《主要转基因动物和饲料安全性检测及安全控制关键技术引进》,通过完成课题研究工作,从功能基因、非编码RNA和组学层面深入解析了牛肌肉发育分化的调控机制,挖掘了一批功能基因,建立了转基因牛功能检测与安全评价体系,团队参与培育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3个肉牛新品系,“基因编辑双肌黄牛新品系培育”研究成果通过了农业农村部组织的科技成果评价,专家组一致认为“该成果整体达到国际同类研究领先水平,对于增强我国畜牧种业自主创新能力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积极投身生产实践,助力乡村全面振兴发展。心系农业,以强农、兴农为己任,做知农、爱农新型人才,积极投身生产实践,服务社会,积极参与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立志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做出贡献。入选天津市科技特派员、津甘双地科技特派员、津科帮扶专家,积极开展农业技术咨询与培训,促进了科研成果向生产一线转化,多次为甘肃、青海、内蒙古、河北等地区开展技术讲座,将先进的技术及时输送到科技帮扶地区,近三年培训养殖技术人员达500人次,助力企业发展,取得了较高的社会效益。
张达娟:聚焦生物调控,打好养殖水环境修复攻坚战

张达娟,女,高级实验师,中共党员,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天津市淡水养殖产业技术体系-养殖水环境调控岗位专家,兼任天津市水产生态及养殖重点实验室办公室主任。天津农学院研究生学术论坛优秀指导教师,天津农学院本科毕业论文优秀指导教师,天津农学院师德先进个人,天津农学院2023年度优秀科技成果获得者。
潜心科研,助力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以有益藻类为核心,重点聚焦养殖水环境生物调控与修复,任职以来主持完成各级各类项目23项,其中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天津市科技计划项目1项、农业农村部部级项目2项,局级和横向项目19项。第一(通讯)作者发表科研论文26篇,其中高质量论文15篇;围绕养殖池塘有害蓝藻防控与修复出版专著3部,其中主编、副主编和参编各1部;主编出版教材2部,为我国北方水域蓝藻种类鉴定及水华防控提供有效策略。工作中逐步系统形成了养殖水环境调控关键技术,作为第二完成人获2022年度天津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第四完成人分别获天津市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局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授权专利和软著6项,其中国际发明专利2项,国内专利3项,3项专利均已完成转化。
坚守为农服务的初心,响应国家生态文明发展战略。作为天津市淡水养殖产业技术体系-养殖水环境调控岗位专家、天津市优秀企业科技特派员、天津市技术帮扶专家、“津科帮扶”特派员和津-甘双地农业科技特派员,重点把科研成果落地应用,将“以生物调控为主,生态调控为辅”的水质调控创新模式推广到实际生产中,免费为农户或养殖企业大量提供小球藻、栅藻和菱形藻等有益藻类,累计下乡指导240余次,坚持服务一线,范围涉及我市全部涉农区及部分京冀地区,并辐射到江苏、浙江等地。此外,与天津市生态环境局等单位密切合作,开展包括天津近岸海域、于桥水库和京杭大运河等主要水域的水生生物调查与评价工作,摸清了我市各类型水体水生生物组成特点,构建了藻类多模式预警模型,对重要水域蓝藻水华暴发进行预测、预警和预报,生态和社会效益显著。
坚持科研反哺教学,促进科教融合育人。通过科研和社会服务的开展,不仅用实际行动促进水产养殖业绿色低碳转型,发挥生态服务功能,而且为教学提供大量素材和案例,反哺教学,主持完成教改项目2项,第一作者发表教改论文2篇,构建了水生生物学创新型实践教学新模式,荣获天津农学院2022年度教学成果三等奖;指导各级大创项目6项,其中国家级和市级各1项,指导本科生第一作者发表科研论文6篇,授权专利5项,指导学生在天津农学院第六届研究生学术论坛中获二等奖,切实拓宽学生科研思维,提高科研和实践创新能力。(科技处 宣传部供稿;编辑:黄宝霞;审校:田健 赵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