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我校召开科技工作会议,对我校在科学技术活动中作出突出贡献的科研人员进行表彰。为进一步学习先进典型,凝聚奋进力量,我们将对先进事迹进行报道,激励广大科研人员继续发扬严谨治学的态度、求索创新的精神、执着奉献的品质,努力争取新的更大成绩。全校师生以先进典型为榜样,积极投身科技创新和科技服务事业中,刻苦钻研、严谨笃学、勇于创新、奋发进取,为加快推进学校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李绍飞:以水之坚韧,守护生命之源

李绍飞,水利工程学院教授,水资源与水环境校级科研创新团队负责人,天津市高校中青年骨干创新人才。
李绍飞老师主持完成的“城区段河道水质净化技术研究与示范”获得天津农学院2023年度优秀科技成果奖。该成果任务来源于十三五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重大专项子课题“城区段河道水质净化技术研究与示范”。北运河贯穿京津冀,武清段是历史上“京杭大运河”重要组成部分,水质改善对于海河水系整体水质提升和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针对北运河城区段河道受沿线污水厂尾水汇入。在北运河武清城区段第七污水处理厂排放口以下1100m河道内,建设示范工程,运行稳定后出口断面主要水质指标稳定达到地表水Ⅴ类标准,对氮磷有机物消减率达到30%以上。研发成果为天津市河道水体净化提供技术保障,改善了海河水系整体水质提升,具有重大的生态效益和景观效益。
李绍飞老师主持完成的天津市科技局应用基础与前沿技术重点项目“南水北调京津冀受水区地下水调蓄方法与调控机制研究”,研究成果鉴定为国际先进水平,在天津市制定地下水压采方案中得以参考应用,为涵养修复地下水源做出了贡献。受天津市水务局委托,起草了地方标准《水平衡测试》(DB12/T 442-2011),自2012年实施以来,市水务局一直依据该标准指导着全市工业企业的节水工作,为节水型城市建设做出了贡献。
冀媛媛:潜心科研道路,挖掘乡村底蕴

冀媛媛,园艺园林学院副教授,博士研究生,天津市科技特派员,天津市风景园林协会理事。冀媛媛老师主持完成的国家社科艺术学基金“居住区景观全生命周期碳源碳汇量化研究”获得天津农学院2023年度优秀科技成果奖,此研究课题主要关注于景观全生命周期中碳源和碳汇之间的量化关系,并且建立了低碳景观营建的评估模型和标准,结题成果专家评价良好。
踔厉奋发,不负韶华。冀媛媛老师从教以来,一直努力进取,关注风景园林及相关领域内前沿研究动态,以城市生态低碳景观营建及乡土景观文化为主要的研究方向。在科研工作中,主持完成国家级社科基金1项,省部级课题4项,参与完成国家级及省部级课题8项。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发表论文20余篇,有多篇文章发表于《风景园林》、《中国园林》等专业核心期刊。同时,在实际工作中,冀媛媛老师积极将设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受邀到天津景观设计公司、风景园林学术论坛等进行交流,在专业实践方面,参与完成多个大型景观设计和研究项目。
文化传承,乡村振兴。在乡村工作方面,冀媛媛老师一直关注于乡村聚落和景观文化传承,在乡村调研中,她克服各种艰辛的条件,调研考察四川阿坝藏居、云南西双版纳哈尼族聚落、福建安海古厝、天津蓟县等有传统特色的聚落和乡村民居,作为主编和参编出版乡土景观类书籍3本,梳理了不同文化下乡村传统文化、人居环境等特有的地域特征,为当地乡村的发展振兴提供了发展助力和方向。(科技处 宣传部供稿;编辑:黄宝霞;审校:田健 赵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