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分别于3月4日、3月5日在北京开幕。我校师生通过电视、广播、互联网等多种形式收看收听全国两会盛况。大家纷纷表示,要深入贯彻落实全国两会精神,坚定信心,善作善成,为建设高水平农业大学不懈奋斗,为助力乡村振兴贡献天农力量。
全国政协委员、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农学与资源环境学院教授班立桐:
政府工作报告提到“支持脱贫攻坚地区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推进防止返贫、就业攻坚行动”和“深化东西部协作和定点帮扶”等内容,作为一名津甘双地特派员,我将把政协委员履职和本职工作、个人专业有机结合起来,找准西部地区食用菌产业存在的瓶颈问题,通过东西部协作项目,技术支撑西部地区食用菌产业发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
天津市“最美科技工作者”、园艺园林学院研究员田淑芬:
作为一名农业科技工作者,要围绕农业高质量发展创新模式,激发学生们干事创业热情,充分发挥好现在承担的两个葡萄科技小院作用,带领学生们在田间地头边学边干,提高学生们实践动手能力,培养更多的“新农人”,为推进乡村振兴和农业高质量发展培育新动能。
教务处处长王远宏:
2024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我将把学习贯彻全国两会精神与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结合起来,与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天津重要讲话精神结合起来,牢牢把握学校办学定位,更新育人理念,创新工作机制,规范和加强基层教学组织建设,深化本科教学综合改革,构建政产学研用协同育人模式,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培养急需人才。
科技处处长周文礼:
聆听政府工作报告,深刻体会到国家科技创新实现了新的突破,作为一名高校科技工作者我深受鼓舞,也更加明确了自己的使命与担当。今后的工作要以政府工作报告作为指引,坚持推动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发展,充分了解行业发展需求,做好基础研究的同时积极探索产学研融合发展新途径,高质量发展都市现代农业,持续推进乡村产业振兴。
乡村振兴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刘秀杰: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将“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写进标题,足见党中央对乡村振兴工作的高度重视。乡村振兴研究院将强化强农兴农的责任担当,发挥学校学科门类齐全和高水平人才资源丰富的优势,组织跨学科融合研究,积极搭建校地合作、校企合作平台,打造天农智库,为专家做好服务。
党委教师工作部部长高艳:
教师队伍是人才强校的根本保障,是高校的核心竞争力。今后工作中,要努力开创新形势下人事工作的新局面,以深化人事制度改革为牵引,科学设置选人用人机制,健全职称评聘体系,优化师资队伍评价机制,强化师德师风常态化建设,着力加强高素质创新型教师队伍建设,全力助推天农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
党委学生工作部部长王兆毅:
政府工作报告为2024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梳理了重点,锚定了方向,我将认真学习贯彻两会精神,不忘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天津的嘱托,以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为统领,始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落实“时代新人铸魂工程”新要求,厚植爱党爱国爱农爱校情怀,思源奋进,为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培养更多知农爱农强农新型人才。
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书记王延年:
我们要及时认真全面学习全国两会作出的贯彻落实党中央大政方针和决策部署要求,持续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天津重要讲话精神,全面加强党的领导,深入挖掘利用天津红色文化资源和党领导下天津城乡融合发展的历史成就,丰富我校思政课教学特色内容,创新实践教学方法,以京津冀协同发展为战略牵引,开展京津冀农林高校思政课建设改革创新的研究,共同打造符合农林高校特点的思政课教学体系,提升农业高校思政课“知农爱农”育人成效。
动物科学与动物医学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丁向彬:
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两会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加大知农爱农青年科技人才培养力度。积极与企业及科研院所合作,深入开展联合攻关和成果产业化合作,促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畅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环,聚焦畜牧业健康发展和种业创新等重点领域,全力打造高水平科技创新团队,努力培养更多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新型农业专业人才,为国家科教事业的高质量发展贡献天农力量。
水产学院党委书记彭增甫:
作为一名高校教育工作者,我将以两会精神为指引,积极参与到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中,为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我也会将两会精神融入到教学中,并结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天津重要讲话精神,在如何做到守正创新、善作善成方面积极工作,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大事,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经济管理学院党委书记倪立民:
作为一名高校教育工作者,我将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两会精神,准确把握高等教育在新发展格局中的新趋势、新定位、新要求,发挥党建引领作用,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强农兴农为己任,引导师生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创新人才,为实现建设高水平农业大学目标,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智慧和力量。
党委办公室副主任(主持工作)王善科: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坚持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一体统筹推进,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学和优势学科”,这为我们做好新时代高等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明确了路径。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进一步增强自身的使命感、责任感,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围绕学校中心工作,超前谋划准备,善于在直面问题、破解难题中不断打开工作新局面,全面提升工作质效,助力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
党委研究生工作部副部长张涛:
我们要铆足干劲,立足于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乡村振兴等国家战略,锚定建设教育强国、农业强国的目标,将研究生教育培养与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紧密结合,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为农业产业振兴输送后备人才做好研究生教育培养工作。
2023年天津市人民政府奖学金、水产学院2022级水产养殖学专业赵欣童:
身为天农人,我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与使命。我们应当牢记强农兴农使命,坚定理想信念,勤学苦练,锤炼过硬本领,深入一线,服务基层,积极投身到乡村振兴的伟大事业中,努力成为在祖国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的“新农人”。
农学与资源环境学院2023级农艺与种业专业研究生翟凯宇:
作为一名研究生,我们需要具备更高的学术素养和更加扎实的专业知识,才能与时俱进。要注重学术研究的创新和贡献,敢于挑战传统,突破学科界限,提出新的科研问题和解决方法。在研究中,要勇于创新、追求卓越,力争在学术界有所突破,为助力乡村振兴不懈奋斗。
校第七期青马学员、人文学院2022级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薛子涵:
中国的未来肩负在我们新时代青年人的身上,我们要进一步增强自身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关键时刻能够挺身而出。未来的路依旧不平凡。作为一名青马学员,我们要坚定理想信念,注重理论学习,思源奋进,善作善成,为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宣传部供稿;编辑:黄宝霞;审校:田健 赵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