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源奋进者 | 凝聚天农AI科技力量,服务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天津宁河生猪科技小院纪实

时间:2024-09-12    点击:

2024年暑期,智慧农业创新团队的科研实验室少了研究生平日里忙碌的身影,学习桌上的几盆绿植在静悄悄地生长,一切都是那么的安静。而距离农学院70公里的天津市宁河原种猪场,身着工作服的几个年轻人,朝气蓬勃。他们已经从实验室转战到试验现场——天津宁河生猪科技小院。 

在这个火热的暑期,天津宁河生猪科技小院的师生们依然奋战在科研和生产第一线。团队的研究生们深知科研之路从无捷径,唯有持之以恒的努力与不懈的探索,因此他们表现出了极高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在这段时间里,无一请假,每个人都全身心地投入到自己的科研项目中。 

天津宁河生猪科技小院研究生院长刘文正正在为基于B超图像的猪背膘厚度、眼肌面积和肌内脂肪含量的无损测定的实验忙碌而专注。科技小院研究生副院长李之涵正在仔细认真的研究猪只亚健康检测的方法。亚健康状态是猪只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临界状态,及时发现并干预对于提高猪只整体健康水平和养殖效益至关重要。研究生王雪在进行猪舍菌落识别数据的工作,这一工作不仅关乎猪只的健康与生长环境,更与整个养殖业的生物安全息息相关。 

生猪科技小院里,还有两位研究生一年级的同学蔡景瀚和李欣。他们冒着高温,在天津市宁河区宁河原种猪场,按照详细的实验方案,安装传感器,在猪舍现场搭建平台,进行数据的采集。他们连同宁河原种猪场的员工齐心协力,确保每一个数据的代表性和准确性;蔡景瀚专注于用热红外相机拍摄母猪发情的照片,为后续的母猪发情的识别研究做准备。李欣则专注于拍摄猪的脸部照片,为后续的猪脸识别研究做准备。 

生猪科技小院的指导老师们同样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尽管是暑假,团队依然坚持定期召开一周一次的研究生组会。老师们悉心指导每一位学生,帮助他们克服实验中的困难,鼓励他们在科研实践中勇于创新。 

团队的师生们以实际行动展现了当代农业科技工作者坚定的意志与深厚的家国情怀。他们心系“三农”,脚踏实地,在科研探索与养殖实践的双重历练中不断成长。他们致力于为祖国的广袤田野增添生机与活力,为加速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全面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挥洒着青春的汗水与智慧,共同绘就了一幅幅生动的乡村振兴新画卷!(科技处、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供稿;文字:张航;编辑:黄宝霞;审校:田健 赵斌)